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州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

忘归亭记

[北宋]陈师道

熙宁七年,刘君刺守金州。政平岁丰,士民康乐,乃作亭于此城之上,名之曰“忘归亭”。又使其客彭城陈师道记其意曰:汉上游,庐舍敝陋,市肆落莫,名虽为州,实不如秦、楚下县。山林四塞,行数千百里。水道阻险,转缘山间。陆行凭陵 , 因山梯石,悬栈过险。修林丛竹,拥掩荫郁,夜长昼短,暄寒无时。又多雾雨,土疏河润。使人怅然怀归,凄然发叹,挥然出涕。于是相与登斯亭以向坐,则又志意舒徐,气血和平,蘧然而笑,超然而忘归。念岁月之永而忧不可极,作为斯亭与人同乐,以居而忘怀。其志壮哉!公以治人,私以养心,古之政也。

【注释】①陆行凭陵:在高峻的山峰上行走。②挥然出涕:这里指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③蘧jù然:惊喜的样子。

(1)、下面描写的景物,与作者实际见到的不符的一项是 (  )
A、房屋破烂 B、交通便利 C、树木茂密 D、气候多变
(2)、请结合文章内容,摘录文章中表明作者建造“忘归亭”的目的和政治理念的句子。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庐舍陋  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山梯石  未若柳絮风起  《世说新语·咏雪》 C、超然忘归  感极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D、岁月之永而忧不可极  无与为乐者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 ,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 . 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