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段考(10月)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朴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式: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乡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②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 , 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 , 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 , 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潮之有韩祠非一日矣。昌黎有德于潮,民思之不忘,故合山川草木皆号之以韩,而祀昌黎于韩山之麓,以云报也。时代既殊,修废不一。而揆厥所由,莫不时平政理而兴,时乱政窳而坠。然则一祠之兴革,固世道盛衰之攸关,吏治得失之所系也。迩年以来,狼烟频炽,民宇荡然,而祠亦与之俱荒。向之鸟革翚飞,俱变为窜狐牧马之所矣。岁在丁巳,果庵林公祖下车伊始,即叹曰: “予今者实牧兹土,而令先贤之榱桷弗光,谁之责也? ”乃以庚申秋涓吉鸠工,至今春告成。植之蠹者易之,垣之圮者饬之。堂宇门庑,莫不次第修举。

至潮之东鄙,密迩闽漳,韩江一线,实为之限。其间旌轺往来,商旅辐辏,惟广济桥是赖。自经寇焚兵躏,桥之梁坏石崩,行人惴惴。公更其腐材,理其颓石。驺舆声喧,行旅踵接。至于量费庀材,一木一石,皆出诸俸入之余,不至累吾民。公之功绩,更仆难数,此特见其一班耳。

慨自古治既远,循良之风不作。吏于其土者,大率以官为传舍,视民若路人。其谁能家视官、子视民,谋民之利,而不以扰民。吾于是叹公之造潮也深,而潮之邀惠于公也厚矣夫祛弊兴利而不尸其功者贤牧守之事也颂德铭勋,以永声施于勿谖者,乡士大夫之责也。是安可以无纪? 晚生曾华拜撰。

(节选自曾华盖《重修韩公祠及广济桥碑记》,有删改)

材料二:

刺潮八月,兴学范民。存恤孤茕,逐远恶物。去潮之日,潮人怀思,于东山建祠塑像,永寓不忘。

源以菲才,叨守潮郡,景仰先哲,动息如之。正统元年,巨飙作挠,韩祠瓦木尽拔,几成废墟。源廓其规制,海阳丞江仪凤又益泰山北斗亭于当途。潮之士民佥谓:韩子去今六七百载,民之顷刻不忘。庙或中废,民实以忧。幸得君侯复其庙貌,宜有所述。

源谓韩子拨伪反真,以兴典宪; 进谏陈谋,秋霜凛冽。使人道益明,儒道益尊。岂惟六七百载潮人之不能忘,千万载天下人之所不能忘也!

(节选自王源⑤《增修韩祠记》,有删改)

注:①韩祠,韩愈治潮,勤政爱民,潮民建祠纪念。②昌黎,指韩愈。③果庵林公祖,指林果庵,其时任潮州知府。④榱桷,屋椽,此处指祠堂。⑤曾华盖,人名。⑥王源,曾任潮州知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