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