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淡欲有书

①天气晴好的午后,终于放下手机,走进了新华书店。已不知有多久没来过,一楼已经变成了商场,书店已被排挤到了二楼和三楼的空间。书依然很多,人却极少,冷清无比。后来又去了趟图书馆,不管是外借部还是阅览室,依然是众多的书和寥寥的人。

②记得中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去书店,那时还不是开架售书,我们只能隔着柜台,看着那些书的 封面暗暗地心痒。或者在周末,相约去图书馆,在阅览室里静静地看杂志。那时的光阴很缓慢也很宁静,有时候去郊外玩,也会带上本书,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看上一会儿。而且互相之间借书已是常事,总是感觉这个世界有了书,真好,可以让我们的心自由地栖飞于那些情节和情境之中。

③而现在的状况,所有人都了解。还能坚持着读书的,或者,能对书有着那种清澈的情感的,都拥有着这个越来越繁华的尘世间最淡泊最怡然的心灵。有的人用手机看了许多书,而且每天都看,看到很晚。起初的时候,我也这样,后来在眼睛越来越模糊之后,还是更眷恋于纸质书籍的那种存在感。特别是翻动书页时,手与纸张的接触,细微的感受,就如轻轻接近一个故事的美好。且不去说手机的影响,只说书的变迁,从形式到内容,总让猝不及防的我,有着深深地失落。幸好书店还在,图书馆也还在,它们还在坚持着坚守着,等着迷失的我们。

④让书失去了生活中那么美好地位的,并不是现代生活的繁华与多姿,而是我们的心于这样的繁华多姿中却日益苍凉麻木,许多东西都已在心底淡去,何况那些默然的书。《菜根谭》中说:淡欲有书,神仙之境。其下解释为: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如果心中没有各种欲望,心境便会明阔辽远,而有琴书相伴,就会像洞天中的神仙般逍遥而惬意。

⑤欲望让我们忙碌,让我们躁动,而更可怕的是,有些欲望披着梦想的外衣,竟让我们堕落得无 怨无悔。这个时候,书在哪里?在精美的书柜中成为摆设,在某一天心血来潮时的查找,在时光深处,在眼中,却不在心里。就算每天都奔波劳碌,为了欲望也好,为了梦想也好,总有属于自己心灵的时间吧?哪怕只是短短半个小时,拿本书让心静下来,慢慢地读上几页。这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酝酿。

⑥书,改变的不是我们的生活,而是我们的心境,更深远的,不要去想。朴素地与书共处,不带有任何功利任何目的,心才会真正地淡然恬然,从而超然。就像那些在书店里站着看书的人,岁月都在他们身畔泛着涟漪。即使走出书店大门,如旧的生活依然汹涌而来,可是心底却已经有了一片温柔宁静的湖泊。

⑦淡欲而有书,我们不一定要做超凡的神仙,只要能回归自然纯朴,重新成为一个烟火尘世中的凡人,守着一窗的生活,那么,书就会是手中的眷恋,心头的温暖。就像遥远的朴素年代,面对一本书,人们脸上泛起的澄澈笑意。

(1)、读①②段,说说这两段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第③段,说说“我”为什么重新选择阅读纸质书籍。
(3)、读④⑤段,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让书失去生活中的美好地位”。
(4)、读⑥⑦段,说说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体面的人

(美)尼科德特

        ①在一条光线暗淡的过道上,海曼检视自己刚刚拾到的钱包。只见里面装着面值20和100美元的钞票,总共一万美元!没有钱包主人的名片,没有任何信件或便条。总之,看不到任何表示失主身份的线索。

        ②海曼清楚地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不管你发现丢钱人的名片与否。因为每个警察局都有一个失物招领处。

        ③但是,一个钟头以前,海曼刚刚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存款,那是他失业之前积攒的,一共是167美元30美分。除了这笔钱,他就一无所有了。

        ④海曼开始在脑子里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如此大大咧咧,以致在大街上丢失一万美元的人,不值得让他们重新获得这笔钱。再说,也应该通过这件事给他一点教训!海曼这种想法并不坚决,但诱惑实在太大了。要是有了一万美元,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型修车厂的合伙人。他可以拼命干活,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连本带息地偿还这笔钱。海曼内心的激烈斗争终于结束了。他决定先不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准备尽可能地利用这笔钱财。

        ⑤海曼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服装店。出来的时候,再也不是失业者的寒酸模样了。他在镜子前面照了照,看到的是一个满面春风,衣着体面的海曼。他这身行头花了131美元。他没有去动那些拾到的钱。他剩下的钱足够用来吃一顿像样的午饭,然后,他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走向新的生活。

       ⑥ 海曼想起,他的日子过得比较好的时候,曾经常跟朋友们去一家名叫托雷桑尼的餐厅吃饭。【A】这些人哪,当你特别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躲着你的本事真大啊! 他又伤心地想起斯特莱,想起自己请求在他的公司里找一份工作时,他是多么冷淡地拒绝了他。斯特莱是不是仍然去托雷桑尼餐厅吃饭呢?海曼多么想以现在的这副模样去见一见那个无情地拒绝了他的人,让他看看没有他的帮助,他也没有饿死。

        ⑦他推开那扇大玻璃门走进托雷桑尼餐厅,一眼就看见斯特莱像往常那样,正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旁。

        ⑧海曼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过斯特莱的桌旁时彬彬有礼地跟他打了个招呼,然后挑了一张比较远的桌子坐下,点了一桌丰盛的午餐。

        ⑨斯特莱惊奇地望着海曼,他的好奇心不断增强。最后,斯特莱忍不住站起来,径直走到海曼身边。“见到你真高兴!看来你混得不错呀!”海曼友好而又矜持地回答斯特莱的问候,然后请他坐下来一块儿喝一杯。【B】斯特莱得知海曼如今已经当上了一家大公司的销售主任,几个月来,他的生意做得特别顺手。

       ⑩ “现在你有什么打算?”斯特莱问。

       ⑪“我想休息一阵。我很想念这个城市,就回来看看。我想,说不定这里能找到什么值得做的贸易项目。无论如何,能休整几个星期也不坏。”

       ⑫不到一刻钟,斯特莱说起他公司的一个代办处正缺一个负责人。

        ⑬他说:“你明白吗,亲爱的,我需要一个像你这样体面而又办事果断的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我早就想聘用你,可一直没有机会。如果现在你能到我的公司来,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⑭海曼知道自己的衣兜里揣着一万美元,所以对斯特莱的建议比较冷淡,只说这件事以后再说。

        ⑮一个钟头以后,一张聘用合同已经装进了海曼的衣兜。也就是说,从下个月起,他每星期将有850美元的薪金。海曼用他的30美元付了饭费,出了餐厅,立刻钻进了一辆出租车,吩咐司机:“去警察局失物招领处!”

        ⑯在警察局里,他受到充满敬意的接待。一个人在大街上拾到一万美元而把它们交到警察局,这种事可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

       ⑰ “请您稍等。”值班警察说了一声便进了隔壁房间。不一会儿,他陪着一个警官出来。警官听他讲完拾钱的经过,然后诙谐地笑笑,说:“您没有试图去花那些钱,算您走运。【C】您知道,这笔钱是从银行里提出来去救被绑架的孩子布恩斯的。所有钞票的号码都已发往全国的商业单位。您要是去用那些钱,就会马上被捕。很难有人相信您的钱是在大街上拾到的,不过,现在谁也不会怀疑您了,您保住了自己的体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向导?谁啊?”我发问。

    “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野马能当向导么?”

    “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①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责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②有一次跟团旅游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不好又贵,大家都不肯买。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飞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③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面子固然重要,然而里子方面,有时却注意不够。我认为: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④康紅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她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⑤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元点烟的镜头。所以现场他被团团图住,纷纷让他签名。摄影助理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半个人注意到他。他只是站在一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却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我听了无言以对。再如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靚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这些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

    ⑦名人也罢,普通人也罢,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时都要展现我们的面子和里子。过分追求鲜衣怒马、锦上添花、煊赫恭敬,不但容易丧失意志、流于平庸浅薄,弄不好还会丢人破财、触犯法律。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恒久不衰的尊重和认可,支撑起真正的面子。

    ⑧最近买过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喜欢的。而以往买衣服首先当然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是手工和细节,但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看不到的地方尚且如此精致,看得到的地方大体可以放心了吧!

    ⑨做人也一样,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2月20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染血的借条

徐全庆

    ①十年之后,水根依然后悔当初把白马借给那个红军战士。

    ②那时候,水根还在给姜运昌打长工,虽然自家没有地,日子倒还过得去。偶尔,水根也会想,要是自己也有几亩地,不用给别人帮工,那该多好。但水根只是想想。水根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

    ③如果那次红军没有进驻他们村,水根真的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可是,红军来了,来得很突然。

    ④是兵村民都怕,大部分人都躲山里去了。水根也想往山里躲,但姜运昌让他留下来看家——家里还有很多东西来不及往山里搬。

    ⑤水根就忐忑地留在家里。他不怕兵们抢东西,真抢了姜运昌也认,他怕万一伺候不好兵们会挨打挨骂,甚至丢了小命。但红军似乎和以前的兵们不一样,他们都很和善。主家若不同意,他们决不进屋,就在屋檐下过夜。

    ⑥水根的屋里住了个年轻的战士,大哥长大哥短地喊水根,水根紧张的心逐渐放松下来。隔壁是马厩,马厩里有一匹白马。年轻战士一看到白马,目光就缠绕在马身上。水根心说: “坏了。”

    ⑦年轻战士替水根喂马,水根不让,战士却不听他的。喂完,战士还给马梳理毛发,动作很温柔。水根看得出来,年轻战士很喜欢这匹马。水根就在心里盘算,如果那战士提出要白马,他该怎么说。可战士迟迟没说。水根的心就始终悬着。

    ⑧部队在村里住了三天,突然就开拔了,比来时更突然。年轻战士甚至来不及正式和水根告别,就匆匆地背起行装上路了。水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⑨水根走进马厩,抚摸着白马,说: “咱俩总算躲过一劫。”

    ⑩话刚说完,年轻战士却回来了。战士说: “你的白马能借给红军吗?我们首长的马前不久牺牲了。”

    ⑪“就知道你一直想要这马,又何必拿首长当借口?”水根在心里叹一口气,然后默默地点头。水根早盘算好了,给就给吧,若是以前的兵,哪还会和你商量?

    ⑫年轻战士一脸惊喜,忙说: “可我不会写字,我现在去追司务长,让他给你写个借条。”

    ⑬“哄谁呢?”水根这样想着,说: “算了。”

    ⑭水根后来一直后悔说“算了”。他没想到,别的人家也有借给红军东西的,红军竟都给写了借条,独独他没有。

    ⑮白马的事水根就说不清楚了。没人相信他真的借给了红军,姜运昌也不信。别人不信没关系,姜运昌不信,就不再请他帮工,水根的日子就难过起来,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⑯“我说算了你就真算了,你看不出我是害怕和客气?”水根就常常这样骂那战士,直骂到一个八路军军官出现在他面前。

    ⑰“八路军”把一张借条递到水根面前。借条虽然被浸湿过,残留着紫褐色的血渍,字迹却依然清晰: “借到姜水根白马一匹……”

    ⑱水根仔细看“八路军”,不是当年的红军战士。 “他呢?”水根问。

    ⑲“牺牲了,在回来给你送借条时遇上了国民党的部队。” “八路军”说, “借条上都是他的血。打死他的是一个神枪手,此前已经有七个红军战士牺牲在他的枪下。”

    ⑳“你们给他报仇了吗?”水根问。

    ㉑“不能报。”

    ㉒“为什么?”

    ㉓“八路军”说:“那个神枪手在他衣袋里发现了这张借条,他说,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于是当了逃兵,回了家乡。”

    ㉔“那不更容易找他报仇了吗?”水根问。

    ㉕“八路军”说:“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了八路军,作战非常勇敢,击毙了不少日本鬼子。前不久他也牺牲了,这张借条是在他的遗书里找到的。他在遗书里说,他不敢把这张借条拿出来,因为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曾经对红军犯下过那么大的罪,他只有拼命杀鬼子赎罪。”

    ㉖“听说,你一直后悔把那匹白马借给了红军?” “八路军”问。

    ㉗“是的,我现在更后悔了。”水根说。

    ㉘“为什么?”

    ㉙“如果不是那样,他就不会牺牲了。”水根挺了挺腰,说,“我也想像那个神枪手一样赎罪,你们要我吗?”

    ㉚“当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