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语文考试素养提升适应性训练(一)

现代文阅读

《____》

①一天,埃弗森应酬回家,看到在自己别墅的门口,家里的管家正在大声呵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只见那老妇人佝偻着单薄的身子,如刀刻般皱纹的脸上写满疲惫,当看到埃弗森出现时,她浑浊的眼睛立马放亮,惊喜地一连串喊道:“埃弗森先生,埃弗森先生,是您吗?我是杰克的太太,您还记得我吗?我终于找到您了!”

②埃弗森看着那妇人,愣了好一会儿,才惊讶地问道:“杰克太太?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③杰克太太顿时满眼泪水,哽咽道: “埃弗森先生,为了找您,我找得好苦啊!20年啦,我终于完成了杰克的遗愿了!欠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我今天终于可以还上了。”

④杰克太太一边说一边慌忙从怀里紧紧抱着的那个看不出颜色的破旧的包里拿出厚厚一沓钞票,对埃弗森说道:“这是杰克20年前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请原谅我只能付您1万智利比索的利息,一共101万智利比索,您点点。”

③杰克太太的话仿佛一声惊雷击中了埃弗森,他一下子站立不稳,脸色全变了。他努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嗫嚅道:“我想起来了,我和杰克是有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当时因为杰克突然发生意外,我过于悲伤和难过,才将那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给忘了。”

⑥埃弗森的思绪一下飘忽到20年前,当时埃弗森和邻居杰克不仅是好朋友,而且还是好邻居,他们都租住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部郊外的贫民窟里。一天,两人又坐在一起望着对面的富人居住区,憧憬着何时能够赚笔大钱,早日搬离这个贫民窟。埃弗森对杰克说:“我要是有一笔钱,就去做水产生意,听别人说目前做这个很赚钱。可惜,我没本钱。”说完自嘲地摇了摇头。听到这话,杰克沉思了一会,向埃弗森低声耳语道:“我有一笔多年积攒的私房钱,连我太太都不知道,我把这笔钱先借给你,等你做生意赚了钱后还给我,我就给太太说是我们共同做水产生意赚的,从此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⑦由于杰克非常信任埃弗森,就没让他打借条。他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我一直当你是我兄弟,我还不相信你吗?”没想到,3天后,一伙毒贩在贫民窟里发生了内讧,并进行了激烈的枪战,正巧路过的杰克被一颗流弹击中,当场殁命。

⑧杰克的突然死亡,让埃弗森悲痛万分。但他忽然想起,自己刚借了杰克100万智利比索,而这100万智利比索自己又没有给杰克打借条,当时杰克说过这笔钱他还没有告诉过他太太,这样的话,自己是不是可以悄无声息地吞下这一大笔钱?

⑨埃弗森一边帮助杰克太太料理杰克的后事,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悲痛不已的杰克太太一边抽泣,一边对着杰克的遗体喃喃自语:“亲爱的杰克,你对我说过的那笔钱的事,我记得的,我知道该怎么做的,你放心地去吧。”

⑩一旁的埃弗森听了,惊出了一身冷汗。

⑪见杰克太太并没有向自己讨要那笔借款,等杰克一下葬,埃弗森立即搬离了他居住的贫民窟,并用那100万智利比索真的做起了水产生意。没想到,埃弗森的水产生意居然做得顺风顺水,没两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终于住进了富人区,还买了很大的别墅,请了管家保姆。一年一年过去了,埃弗森早就将当初借杰克100万智利比索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他每天过着灯红酒绿、豪华奢侈的生活。

⑫杰克太太愧疚地对埃弗森说:“真是抱歉,由于杰克突然离去,我当时的生活很困难,一时无法偿还你的欠款,所以这一拖就是20年了。”

⑬“杰克说他借了我100万智利比索?”埃弗森惊讶地问道。

⑭“杰克去世的前两天,曾神秘地对我说,他借了你100万智利比索,准备做水产生意,等赚了钱,就可以带我搬到富人区,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没想到,杰克就这么去了。当时我也不知道他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投到什么地方了。为了还清杰克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我到建筑工地做苦工,给人家当搬运工,进山给人家当伐木工……今年,我终于攒够了还您的钱啦,并且终于找到您啦。虽然已经过去20年了,但希望您不要怪我还得太晚。”杰克太太说完,眼里流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

⑮看着杰克太太一副卸下重担的轻松表情,听着杰克太太的一番话,埃弗森的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羞愧不已的他猛地双膝跪在了杰克太太面前,大喊着:“上帝啊!怎么会是这样!杰克,请原谅我!”

(1)、文中这样写道:“埃弗森立即搬离了他居住的贫民窟。”埃弗森搬家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 
A、因为他将要住入富人区 B、因为更能发展鱼业生意 C、因为这里是他的伤心地 D、因为他怕杰克太太要债
(2)、结合文章的结尾和文章的主题,根据你的推断,接下来埃弗森最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 )
A、真诚地向杰克太太讲出实情。 B、在生活上尽心接济杰克太太。 C、他继续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 D、他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3)、文章标题有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点明文章中心等作用。你认为下列两个标题哪一个更适合本篇文章?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标题一:杰克太太的救赎 标题二:埃弗森的忏悔

(4)、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篇文章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采用了许多方法。请你仿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另举一种方法具体说说。

示例:文章采用“误会法”来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文章中埃弗森误以为杰克太太知道他向杰克借钱的事情,杰克太太误以为是杰克向埃弗森借了100万智利比索,这些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人入胜,使叙事曲折生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动物导航之谜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航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筹。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2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昆虫以及大蝴蝶等能远航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老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叶之美 
                                                                                                                天石
         ①我爱春之华,更爱秋之实;我爱春花之灿烂,更爱秋叶之静美。
         ②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上午,我和女儿拜访久别的母校。秋天的母校虽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惠风和畅,但也不缺少精彩和热情。不要说雍容华贵的秋菊异彩纷呈,更不要说垂涎欲滴的硕果美不胜收,单是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秋叶,就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③校园的树林里各种各样的树木着起她们各自漂亮的衣服,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姑娘穿起节日的盛装。阳光照射下,五颜六色的树叶更加漂亮,有的红彤彤的,像是热情奔放的火焰;有的金灿灿的,像是金光闪耀的群星;有的还未来得及脱去清纯的夏装,绿中透着黄,黄里泛着红,像是维族姑娘的花裙。我们来到一片银杏林,满眼的金黄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满树的银杏树叶金光闪闪,好像夕阳下的金色池塘荡起的层层波纹。微风吹过,簌簌飘落的片片叶子在空中悠闲漫步,好像《天鹅湖》里穿着短裙的只只小天鹅在跳优美的芭蕾舞,叶片是她们的舞裙,叶柄是她们的躯干,那随风旋转的节奏和欢快优雅的舞姿,真让人艳羡。地上铺满的厚厚的银杏树叶,就像维也纳音乐大厅的金色地毯,金碧辉煌,高贵典雅。
        ④在我尽情陶醉于秋叶之美时,女儿精心挑选了一把银杏树叶,将叶片做花瓣,将叶柄捆扎在一起,做成了一朵可爱的小花。“真漂亮”,我不禁赞叹。可是,话一出口我不禁有些伤感,秋叶用毕生的精力制造充足的营养哺育了树木的成长,即便是即将凋谢,也要把最美的色彩奉献给人们,“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叶之美确是春花不可比。然而,秋叶的美丽瞬间即失,它们很快就会融入泥土,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身影。
        ⑤不知什么时候,树林里多了一位老者,他满头的银发、红烁的脸膛、微微驼背的身躯,在阳光的映衬下更加神采奕奕。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提着石灰桶,正聚精会神地给小树涂刷石灰,以保护小树安全过冬。那不正是我二十年前的班主任张老师吗?记得当年张老师雷厉风行而又和蔼可亲,讲课不仅清晰明了而且风趣幽默,深受我们的喜爱。他从教近四十年,三十多年担任班主任,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辛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而今,他桃李满天下,自己也年过花甲,听说他退休后一直住在学校里,自愿义务承担起学校的绿化工作,闲暇之余,也给年轻的教师传授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不想,今天在这丰收在望的季节里,遇到了他。
         ⑥一阵秋风吹来,片片树叶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张老师的身边飞舞。天高气爽、秋色宜人的秋景,黄叶遍地、金光普照的树林,活泼可爱、满脸灿烂的姑娘,慈祥可敬、鹤发童颜的老人,构成了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啊!这时,我突然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张老师不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秋叶吗?秋叶之美虽然短暂,但“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⑦回家的路上,我意味深长地对女儿说:“明年的春天我们再来这里,这片小树林一定会长得更加茁壮、美丽,你也会更加可爱、漂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一号坑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总面积16300平方米。它有钢架结构的现代化的展览大厅,长230米,高22米,跨度70米。它始建于1975年,并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展览大厅两侧是文物陈列室及外宾接待室。
②当我走进博物馆大厅东端的参观台时,二千余年前的赫赫军容,历历在目。这许许多多“擐甲执戈,顿蹄开辔”的从葬兵马俑,重现着秦始皇陵的守陵部队。真是“陈列六千兵马俑,伍整行严显神奕”。
③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0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原来是一座地下坑道的土木结构建筑。可能是项羽火烧秦宫的同时,这木构建筑也被烧tā 陷了,致使大部分兵马俑破残,彩绘也大多脱落。
④我参观时,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已经揭开,清理出身高1.8米左右的陶武士俑近千件,和真马大小相同的陶马32匹。陶马四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初步推算一号坑可出土陶俑陶马近6000件,排列得有条不紊。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造型逼真,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
⑤一号坑的陶俑陶马排列成一个向东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有三列面向东的武士俑,每列70件,共210件,这些只是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这是军阵的主体。左右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俑,似为侧翼卫队。武士俑有的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整个军队组织严密,队伍整齐,处于整装待发之势,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好像在等待一声令下,就可立即驰聘疆场。
⑥第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的东面约20米处,面积为一号坑的一半,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深5米,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与一号坑相同。从试掘中发现里面的陶马陶俑更为丰富多彩,已清理出身高,1.8~1.9米武士俑190多件,木质战车11乘,陶马60多匹,各种兵器190多件,估计全坑可出土各类武士俑千多件,战车80多乘,拉车陶马800多匹,骑兵鞍马100多匹。证明这个军阵是由步兵、骑兵、车兵混合组成。所以,它的排列情况也和一号坑不同。前边是由立式和蹲跪式弩兵组成的方阵;右侧是由战车组成的方阵;左侧是骑兵。这种组编方法,在中国兵书上叫作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连,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大型军阵。各兵种分开可以独立作战,集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战斗集体。
⑦第三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西面北侧约25米处,面积较小,约520平方米,呈四字形,门前仅有战车一乘,武士俑68件。武士俑沿周围的墙壁面向内环立,不成作战队形,在通道处又是夹道排列,说明他们的身份是卫士。袁仲一先生分析:根据三号坑所处的位置看,它是统率一、二号兵马俑的指挥机关,即中国古代的所谓“军幕”。如此判断,一、二、三号兵马坑紧密相连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庞大的军阵体系。它位于皇陵东侧,象征着秦始皇生前驻扎在京城外用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它恰好是兵强马壮,内灭六国,北却匈奴,南平百越的强秦的缩影。
⑧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及配备的青铜兵器,不但是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宝贵实物资料,还是一个雕塑艺术的宝库。一号坑的武士俑,有的肃然挺立,有的凝神沉思,有的神态自若,有的横眉怒目……无数生动形象,反映了远古的秦代的艺术匠师,是有多么深邃的生活知识和高超的艺术修养!这些兵马俑现已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精品,也给世界艺术史增补了光辉的一页。去年有极少数的陶俑陶马运到北欧和联邦德国等国公开展出达一年多之久,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棵树

苏童

    ①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火车站前面有许多南方罕见的牲口,黑驴、白马、枣红色的大骡子,有一些围着白羊肚毛巾、脸色黝黑的北方农民蹲在地上,或坐在马车上,还有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

    ②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③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④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泥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唯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⑤这是我对树的记忆之一。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边向河水深处张望,依稀看见我的树在水中挣扎,挣扎了一会儿,我的树开始下沉。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我悲伤地意识到我的树到家了,我的树没有了。我的树一直找不到土地,风就冷酷地把我的树带到了水中,或许是我的树与众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长。

    ⑥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⑦一九八八年对于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楼房的阁楼部分,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子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⑧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的整个世界的裂痕。枇杷树渐渐长大了的叶子宛如芭蕉,在窗前深沉静默;微风过处,淡黄白色的花冠蕴蓄特有的芳香毫不张扬。阳光照射窗外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赠我的世界一片清朗。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欲望。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热情似火的石榴呀,它会对我说,我是你的树,是你的树!

    ⑨树把鸟也带来了,鸟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粪便。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

    ⑩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有了树,便悄悄地忽略了树。树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和悲悯的。树不做任何背叛的决定,在长达七年的凝视下两棵树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细,包括我的隐私,但树不说,别人便不知道。树只是凝视着我。七年的时光做一次补偿是足够的了。窗外的两棵树后来有点疲惫了,我没有看出来,一场春雨轻易地把满树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使命,七年过后,两棵树仍将离我而去。

    ⑪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阉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消失在残垣瓦砾之中,七年一梦,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

    ⑫现在我的窗前没有树。我仍然没有树: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遥远的火车站的名字,是三棵树,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我问我自己,然后我听见了回应,回应来自童年旧居旁的河水,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说,我在这里,我在水里!(摘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宋朝的雨

陈富强

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我建议你去苏堤。

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 , 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道: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注,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挖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注释】①葑田;湖面为蒲等水生植物占满,而湖泊渐趋干涸。

(本文略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 解伟

①接妈妈来城里居住已经一年多了。

②一大早,她把一周多时间捡来的废纸壳扎成捆,用手拖车拉到废品店里去卖了,回来正好被临上班的我碰见。她很开心,卖了23块。我说,妈,你看你脸上的汗,骇人八洒的。她看看我,大声问,你说的么事?我知道她的耳朵有些背,毕竟82了,毕竟是大伏天!我大声说:“汗!”并指指她的脸,她伸手一抹,笑着自顾自往回走。

③妈妈捡废品起初是背着我的。一个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老太太跟儿子住进城里,哪个儿子会允许这样子呢?她知道也爱惜儿子的面子。

④有一天早晨我出门锻炼,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正在捡一只别人抛弃的纸箱子,她也忽然发现了我,一下子丢开了手里的东西,尬看着我,讪讪地笑,粗糙的右手不停地擦脸上的汗珠子,像我小时候做错了事,我也一下子懵了。在我的盯问下,她坦白自己是向其他随儿女进城的老嬷嬷学的,已有一个多月的经历,收获了百余元。她辩解说是想多出点汗。其实可出汗的方式很多,但我没有点破。也破天荒地没有多怪她,只叮嘱不要专门去捡,老了,腿脚不好,不安全。她如遇大赦,连连说,我就是走路碰到了就捡到,从来不专门地捡,就只是想出点汗。我笑笑,她也笑,如释重负地擦着汗。我不知道小脑萎缩有些记不住路的她是怎么完成将废纸箱变现金的一套程序的。

⑤我自小是个出汗的体质,动不动就一身汗,所以干点啥就给人很卖力的假象。经常被人劝着慢点,甚至吃饭也是如此,为此也极不好意思。唯有妈妈除了笑称我是个爱吃辣椒的幺哈巴(傻瓜)外,很少在出汗的时候劝我歇一会。她说出汗是在用力气,人身上的力气,去了又来的。还说“吃饭下力,做活蓄力,走路慢慢的(di),一辈子不得残疾。”因此,我小时候就把汗理解为力量。

⑥在我看来人的身上有两样东西是去了还要来的,一是指甲,二是头发。只要生命在,就会无限生长。如果还有一样的东西可与之匹配,那就是汗。汗伴着生命随时出来,汗与指甲和头发都是皮肤的子孙,但汗又有别于头发和指甲,绝不啃老,生于斯却不赖于斯。

⑦关于汗,爸爸说的话在他自己的身上得到了印证。他说,当一个人身上搓不来泥,出不了汗,就离大限不远了。我清楚地记得,他卧床不起的日子里,确实没有汗,身上当然也搓不出泥来。我们扶他活动一下,他喘得地动山摇,却无一丝汗迹。我常常奇怪,他过去没有经历过死亡,怎么会如此通透明了?小时候我是一定要找他问个究竟的。但成年后,他说过许多话,我多选择了忽略,或沉默,或听而不问。现在已经没有机会问了,好后悔!

⑧爸爸说,不光是人出汗,牲畜也出汗。小时候我曾观察过我家养的两种动物,很特别,出汗均从鼻子处体现。一是牛,一是狗,它们如果是健康的,鼻子就一直是汗津津的,如果干巴巴的,则是生病了。这两种人类最好的朋友,一种耐劳,一种忠诚,连出汗也是提醒。

⑨我还观察到,大地也出汗,在暴雨来临之前,地面湿晶晶的。小草也出汗,在迎接日出的清晨。汗生的地方生机无限。

⑩汗从来就是个好词,比如汗流泱背、汗牛充栋、汗马功劳,甚至汗颜也是个谦辞。汗血宝马则是无价之宝。

⑪人人都知道汗是成的,小时候偷偷尝过,现在经常被动尝到。就像妈妈说眼泪是成的一样,当它流到嘴巴里的时候,真的是的,而且比汗更成一些,咸得苦涩。

⑫据说汗和泪的化学成分差不多。妈妈说,舍得流汗的人就不会流更多的泪,这个话爸爸似乎也说过!

⑬我纳闷曾经读过的书已经记不起来多少了,但没有读过一天书的爸妈的话却时时萦绕于心。

    ⑭望着妈妈蹒跚渐去的背影和她透过衣衫的汗渍,我似乎消化了一些东西!

——选自2023-11-23《随州文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