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创新河南,创出新彩。请用简洁的语言帮小豫概括下面材料内容。(不超过30字)

近年来,我省半导体产业在不少环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半导体材料如硅片、湿化学品、电子特气、超纯铜等细分领域优势持续巩固,专用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越来越多的“河南芯”成为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新名片。

《出彩河南》系列戏歌,以戏为本、以歌为用,同时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通俗性的艺术形式,热情地讴歌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一经推出便广为传唱,网络点击率已超过1300万人次,其中《老家河南》荣获了第三届戛纳国际微电影节唯一最佳品牌奖,成为河南新的文化名片,将河南戏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题。

【材料一】

你好,我是人工智能

       ①人类你好,欢迎进入人工智能世界!

②你一定看过电影《变形金刚》吧,主角擎天柱和大黄蜂都是来自赛伯坦星球的钢铁战 士,他们是保护人类的超级英雄,维护着宇宙和平。

③你有没有像我一样,希望在生活中也能见到这种神通广大的机器人呢?其实形状各异、 功能多样的机器人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扫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等,它们都用到了一 种大名鼎鼎的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 I)。

④什么是人工智能呢?顾名思义,它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智能,而非自然界产生的。再 具体一点,人工智能就是一门让机器像人一样感知和思考的技术。

⑤1956 年,七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在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开了 一次为期 2 个月的学术会议,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 ”这一概念,会议后的十多年是人工智 能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遭遇了瓶颈,计算机的 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有限,因此人工智能研究陷入了低谷。

⑥1980 年至 1987 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从 1987 年开始,由于基础 物理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不够成熟,人工智能的研究再次陷入低谷。直到 1993 年,人 工智能才迎来了它的第三个快速发展时期。

⑦2016 年和 2017 年,机器人“ 阿尔法狗 ”(AlphaGo)先后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 石和柯洁,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中国也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2017 年,国务 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⑧现在人工智能离我们越来越近,与之相关的产品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 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如能跟你对话、给你讲故事的“Siri ”和“小爱同学 ”,又如近日 大火的 CtatGPT 聊天机器人。事实上,CtatGPT 走红后,引发了新一轮 A I 技术热潮。但除 了自娱自乐,不少人试图利用 A I 牟利,甚至做出违背伦理、触犯法律的事情。如何让 A I 在不伤害人类的前提下,有利于人类和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的课题。

(选自《人人都能懂的人工智能》,有删改》

【材料二】

2018-2022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观展人数统计表

年份

会展形式

观展人数(人次)

2018

现场展览

约 17 万

2019

现场展览

约 24 万

2020

网络会展

突破 1.15 亿

2021

网络会展

突破 3.83 亿

2022

网络会展

突破 6.38 亿

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国际高端合作交流平台。

【材料三】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极光:颜色不一样的“花火”

①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它有时倏忽出现,犹如焰火,绽放一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可辉映苍穹数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块巨大银幕,上映一场“球幕电影”。如此美妙的极光,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②天文学家说,极光主要是太阳剧烈爆发引起的。太阳爆发,俗称太阳“打喷嚏”。所以,极光其实就是太阳打了个“大喷嚏”,喷了地球“一脸”五颜六色。太阳“打喷嚏”时,会喷出大量物质,如高速运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它们在太阳系内横冲直撞、“大打出手”。所幸的是,地球磁场筑起一道道严密的防御网,努力保护人类。

③但是,太阳磁场可以通过一种叫“磁场重联”的方式,把严密的地球磁场防御网撕开一个大口子,让太阳高能粒子一拥而入。地球磁场一边继续组织防御,尽力阻挡“敌人”长驱直入;一边把那些射入的粒子束缚住,让它们只能沿磁力线去南北磁极。地球磁场在南北极是漏斗形的,陷入漏斗里的太阳高能粒子不肯轻易认输,困兽犹斗。

④地球又拿出第二大防御武器——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奋不顾身地与太阳高能粒子相撞,便产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这种在极地形成的光,在天文学上就称为极光。

⑤由上可见,极光的形成必具备三大条件:太阳风、磁场和大气。太阳风的强弱,是极光规模大小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讲,太阳活动高峰年更容易出现极光。

⑥极光由初升到消逝,其间形状变幻莫测,色彩也时刻生变。对地球上的极光而言,绿色是最常见的颜色,红色、白色和蓝色也会出现。为什么极光有如此多的色彩、如此多的形态呢?

⑦极光颜色之所以多变,其实和空气成分有很大关系。空气是由氧、氮、氢、氖、氦等气体元素组成的,在太阳风的“轰炸”下,不同元素的原子“牺牲”时,会激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太阳高能粒子和氧原子撞击,便发出绿色或红色的光;和氮原子撞击,便发出紫色、蓝色和一些深红色的光;和氩原子撞击,则会发出蓝色的光。这些色彩缤纷的光,就形成了绮丽的极光。

⑧此外,大量的粒子冲撞,发生在广袤的地球大气层空间,会导致极光形态多样:如云朵般的极光团、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极光芒、均匀的帐幔状极光幔……有的在天顶游走,有的在地平线上微露,有时是单层,有时是双层甚至多层……可见,极光的颜色和形态千变万化。

⑨在地球上能否看到极光,与所处地磁纬度直接相关。科学观测表明,极光最常出现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状带区域,分别称作北极光区和南极光区。

⑩地磁纬度在45°—60°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如北美、北欧的主要城市,看到极光的概率比较大。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如亚洲大部、欧洲南部,看到极光的概率很小。

⑪从上述极光区域分析,越靠近北磁极,出现极光的概率越大。如果太阳活动比较弱,一般只有高纬度地区可以看到极光。如果是太阳活动极大年,一些中低纬度地区也可看到极光。因此,能否看到极光,还取决于太阳活动的强弱。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2024年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会产生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即太阳上的能量释放。想与极光来场美丽的邂逅,你可以通过查看地磁Kp指数(全球磁场指数)、极光预报图以及所在地的地磁纬度来尝试预测。

②⑴地磁Kp指数。这是一个简单的地磁指数,被用来描述每日3小时内的地磁扰.动强度,用数字 0-9 来划分强度等级。在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可以查看未来3天的地磁暴预报。

Kp 指数 极 光 状 态

0-2 极光将很靠北,相当暗淡, 而且不是很活跃。极光将远离两极,会变得更亮,并且会有更多的极光活动。

3-5 如果你在北极圈附近的地区,这些极光会非常令人赏心悦目。极光将远离两极,并且将变得非常明亮、活跃。在这种地磁

6-7 活动水平上,有可能在中国漠河看到极光。极光将进一步向赤道方向移动,将变得非常明亮、非常活跃。

8-9 在这种地磁活动水平上,中国漠河可以看到极光,新疆阿勒泰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

③⑵极光预报图。极光的亮度和位置通常显示为以地球磁极为中心的绿色椭圆。当预报极光更加强烈时,绿色椭圆会变成红色。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WPC)的页面上,可以查阅到最新的极光预报图。

④⑶地磁纬度。地球的地理两极和磁极并不完全相同,存在11.5°的夹角,所以地理纬度不等于地磁纬度(地磁纬度即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减去10°左右),而且地球磁轴还向北美洲偏移。因此,地磁纬度才是我们需要的纬度。请注意,并不是极光边缘必须到达你所在的磁纬才能被你看见,其实在极光边缘的4-5个纬度距离,你便可以看到它。

⑤当你知道了所在地的磁纬,就可以结合当前的地磁Kp指数和极光预报图来判断你是否能看到极光。

(选自《科学大众(中学生)》。有删改)

本次文化节为了扩大容量拓宽视野,将宁波市城市展览馆的相关内容也收纳进来,以下是展板介绍。

材料一

游览导语:宁波市城市展览馆,是一座展示宁波城市的发展历史、建设成就以及未来愿景,集政民互动、学术交流、城市论坛、爱国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温馨提示:

1工作人员建议:坐升降电梯至4层,由上而下参观。

2千年港城影片播放时间分别是10:00、12:30、15:00.

3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材料二

A

B

展馆位于市行政中心西南侧,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由传统的单一的规划展示馆转变为多功能市民中心,展陈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体验,叙事逻辑由单向线性发展为多维模块,设计理念由建筑、布展独立设计发展为策划、建筑、布展互动协调推进,展馆更新由长期固定发展为实时更新。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展馆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中国与世界的宽广视野中阐述宁波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引领观众走进国际港城,寻访甬城足迹,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宁波城市历史的悠久,发展的理念、思路与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

C

D

整体造型灵感源自中国汉代逐渐兴起的彩带舞,赋予了建筑自由流动的造型。建筑表皮采用陶片正是对宁波青瓷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形成了独特的立面质感和肌理。中庭的顶面设有采光天窗,采用引光入馆的方式,通过中庭公共空间将各个展区联系在一起,呈现连续、流动的空间状态。

一层是临展厅、文创书店、多功能报告厅、办公区等基础配套区域;二层包含展厅、中庭、迷你宁波展厅和城市探索区域;三层包含品质生活、绿色家园、智创城市和数字沙盘四个展区;四层含独特宁波、未来宁波、未来影院三个展厅和咖啡吧。通过大模型和3D影片展示宁波城市发展战略和未来愿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 080亿元,同比增长18%。

    ②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 255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4 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

    ③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一批AI开放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选自2023年3月15日18版《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心脏病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据统计,在英国,心血管疾病与1/4的死亡病例有关——大约每年16万人。

    ②心脏病的高危群体通常靠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保护动脉血管。但是人们很难及时发现心脏病的征兆,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从他汀类药物中受益。

    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AI模型,可以通过单张X光胸片,可靠地预测患者在10年内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

    ④为了训练这个模型,研究团队使用了15万张X光片,它们均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团队又收集了11 000多名平均年龄为60岁的患者的数据,对AI模型进行测试。

    ⑤研究人员发现,近10%的患者在第一次拍摄胸片后的10年内出现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症状,比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等。

(选自2023年2月刊《科学焦点》,《AI预测心脏病》,有删改)

材料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基于传统涂层材料和涂装体系,即使采用国外知名涂料公司的材料或通过增加涂膜厚度的方法,已建成的钢结构桥梁,最高设计防护寿命一般也不超过25年。而即将合龙的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采用了自主创新的“石墨烯重防腐涂装体系”,将实现30年超长防腐寿命的突破。

由于纳米级石墨烯的片层结构层层叠加、交错排列,用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可在涂层中形成“迷宫式”屏蔽结构,构成一道屏蔽阻隔。这种屏蔽结构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浸润、渗透和扩散,提高涂层的物理阻隔性。同时,还可延长腐蚀介质的渗透扩散路径,从而提高涂层的抗渗透性和使用寿命。

“石墨烯重防腐涂装体系”将为跨海大桥建设带来显著效益。以泉州湾跨海高铁大桥为例,采用“石墨烯重防腐涂装体系”,按照30年的设计涂装寿命,100年内只需涂装4次,可节约投资45%以上,近5000万元。

国产石墨烯新型重防腐涂料的出现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改善了国内防腐涂料产品的防腐质量,还填补了国产高端防腐品牌的市场空白。这对于保障海洋装备、海洋工程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服役,促进防腐涂料的产业升级,冲击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提升中国蓝色经济产业建设中的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1年8月4日)

【材料二】

力学特征

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 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 且可以弯曲, 利用氢等离子改性的还原石墨烯也具有非常好的强度

热学特征

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 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 是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

光学特征

石墨烯具有非常良好的光学特征,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吸收率约为2.3%,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

光学特征

石墨烯在室温下的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5000cm²/(V·s),这一数据超过了硅材料的10倍, 是已知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物质锑化铟(InSb)的两倍以上

(接自“东方财富网” 2021年8月20日)

【材料三】

电化学腐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腐蚀。腐蚀过程中形成了腐蚀电池,产生了腐蚀电流,所以金属腐蚀实际上是一个短路的原电池反应,金属作为阳极失去电子,电解液作为阴极得到电子,整个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列属于阳极和阴极反应,是金属腐蚀的主要类型。

普通的树脂涂层抵御划痕的能力较差,石墨烯的掺入使得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弹性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了复合涂层的硬度,在磨损过程中,石墨烯形成了滑移层且摩擦热被迅速转移散发,因此增强了涂层的耐磨性,石墨烯树脂复合涂层可持久避免涂层出现局部破损,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当防腐涂层出现局部破损时,由于石墨烯的引入赋予涂层优良的导电性,可将阳极反应的电子传输至涂料表面使得阴极反应在涂层表面发生,因此阴极反应生成的OH-与阳极反应生成的Fe3+不能接触反应,随着Fe3+的累积,阳极反应将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抑制腐蚀的效果。

通过添加锌粉或铝粉在防腐涂料中,使活性锌(铝)作为腐蚀反应的阳极,保护作为阴极的金属基体,但是锌粉的使用量非常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大量的锌存在会增大涂层孔隙率,降低防腐效果。通过掺入导电石墨烯,使其作为涂层中锌颗粒的导电桥梁,提升锌的利用率,促进牺牲阳极的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摘自“中商情报网” 2021年8月17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3年9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署名文章,题为《把握机遇,科幻创作天地宽》,科幻创作和科幻阅读再次受到关注。平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能感觉到,家长普遍对科幻创作和科幻阅读存在一些误区。在他们的认知中,科幻不如科普,科幻作品也只是闲书。

科普作品中满满都是“干货”,还有很多有趣的设计,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而科幻作品的科学含量只有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比例,剩下都是“编故事”。

那么,科幻与科普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科普的核心是回答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我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中寻找标准答案。而科幻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未来世界留给我们的提问,很难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因此,科幻与科普应该是科学精神的两条腿,我们既要读科普读物,学习知识,也要读科幻作品,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案养和科学精神。

科幻是科学与人文的交汇点,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梁道之一。科幻和科普同样重要,它能够填补教育缺失的环节,科幻和科普必须在教育中齐头并进,才能为中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笔者呼吁,家长们要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科幻作品。

(整理自何明瀚《面向未来提出问题,科幻文学并非“闲书”》)

材料二: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救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毫无疑问,科幻是承载这一使命的绝佳载体。

科幻具有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天然优势,科幻教育能够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终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科幻救育中,激发好奇心是最先发生的一种教育作用。科幻小说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让青少年对科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求欲,从而更自觉地融入科学教育课程。想象力在科学教育中也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所有想象中,科学虚构或者说科幻想象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日益突出且不可替代的启示性作用。

科幻还拥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基因,可在科技创新的各个层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科幻可以孕育科技创新的概念萌芽。科幻是科学与幻想碰撞的火花,是科学创新呈现的载体。英国国家科学、技术与艺术基金会在2013 年的《科幻与创新的互相影响》报告中总结了280个科幻文本中的概念与真实世界创新互动的案例,充分展示了科幻孕育创新概念的潜力。其次,科幻可以促进创新成果在大众的传播。创新成果的广泛传播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早期阶段,大众接受创新产品和服务需要较长时间。面向大众的科幻作品可以提高大众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接受程度,有效地缩短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时间。

(整理自付昌义《科幻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载体》)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科幻题材网络小说的崛起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曾经看起来与网文“无关”、似乎较难适应网文创作方式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在网络文学整体题材转向的冲击之下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科幻题材网文作品不断涌现,通过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科技创新的书写,记录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起点中文网科幻平台的新作家和新作品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112.5%,甚至一些其他题材领域的知名网络作家也开始“转战”科幻题材创作。

科幻小说在网络文学界的逆袭,一方面是受到近年来热门科幻小说《三体》和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向现实主义题材转向的浪潮的推动。尽管在大众看来,科幻小说是明显的幻想题材,似乎与现实主义相抵触,但事实上,科幻小说和现实题材作品都与科学理性有着极为深刻的关联。

除了创作成绩十分瞩目,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也不断壮大和年轻化。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起点中文网科幻品类的读者数蚤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18.89%。其中,“Z世代”年轻人成为科幻网文的阅读主力军。而在创作者方面,同样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截至2022年上半年,科幻网络文学新作者画像大数据显示,“90后”占比为25. 3%,“95后”占比35.06%,“00后”占比7. 93%。(整理自《中国文化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