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4年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洒在雪地上的泪珠

①冷静这辈子最讨厌的事是被人逼迫着做不愿意做的事。

②6岁那年,她第一次到乡下的爷爷家过年。去爷爷家的路上,她已经想好了,见了爷爷奶奶要问好,她要给他们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或者拿出画的画给他们看一看。

③结果到了爷爷家,冷静刚刚笑着和爷爷奶奶打过招呼,妈妈的手就按在了她的头上,妈妈一边说着快给爷爷奶奶鞠躬,一边把她的头往下按了一下。冷静把头倔强地挺了起来,转过身有些愠怒地看着妈妈。妈妈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太好看,给爷爷奶奶解释说,孩子小,不太懂事。

④吃饭的时候,冷静给爷爷倒酒,给奶奶夹菜,爷爷奶奶叫得亲热又甜蜜,爸爸和妈妈觉得冷静挺懂事,脸上的笑也自然多了。

⑤冷静读初三那年,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才艺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班里的老师特意请了一位在文化宫工作的家长来辅导参加比赛的学生。冷静参赛的节目是独唱,歌名是《我和我的祖国》。每一次歌唱之时,她都觉得自己和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尤其是唱到结尾之时,每一次她都觉得眼泪在眼眶里含着,歌曲唱完,她总要短暂地沉浸在情感抒发后的感动之中。她静静地站着,仰着头,目光注视着斜上方,她似乎能够看到那里飘着一面鲜艳的国旗,而她的心和那面国旗正一起舞动着。她觉得自己以这样的姿势结束比赛感觉很好,但是辅导老师却要求她在唱完之后,要深深地给评委鞠躬,等掌声差不多结束的时候再挺起腰来。

⑥冷静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她认为,比赛就是比赛,她可以用尊重的目光注视评委,把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但她不想用鞠躬的方式赢得评委们的印象分。比赛那天,冷静就用凝视的方式完成了舞台的造型。那次比赛,她获得了第一名。

⑦冷静太有个性了,妈妈早就发现了,也曾试图让她有所改变。但是冷静有自己的认知,她反驳妈妈:____。妈妈看着已经大学毕业的冷静,觉得她说得没有错。

⑧28岁那年,冷静结婚了。两年之后,冷静有了自己的儿子。从儿子懂事起,冷静就教育儿子,人活着要懂得感恩。感恩并不是形式,不是给爷爷磕头有多响,也不是给姥爷鞠躬有多弯,而是真心在心里装着他们。

⑨那年元旦放假,冷静到北京出差。这是她第一次到北京,她想到向往了多年的天安门广场看一看,但结果忙了一天,直到晚上十点多她才有点儿空闲。想到第二天就要返程,她还是决定去广场看一看。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刚一出门,天上便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好大好大的雪。

⑩冷静到达天安门广场时,长安街上已经没有多少行人和车辆,广场上的灯亮着,只有个别游客还在空旷的广场上,亮晶晶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

⑪刚走进广场,冷静一眼就看见多次梦到的国旗台。国旗早已降落,只有那高大的旗杆矗立在广场上。而她的眼里,似乎看到旗杆顶上还飘着那面旗帜。

⑫雪似乎覆盖了整个世界,城市进入了香甜的梦境。多么静谧的夜晚呀,冷静的耳边响起了自己最喜欢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当她在心中刚刚哼起旋律时,却看到旗杆下的雕像轻微地动了一下,定睛一看,原来那是站立的哨兵。哨兵像是雕塑一样静止在那里,身姿挺拔,像是青松在那里静静地守着。一瞬间,冷静停住了,她感觉自己的呼吸一下子变得不够通畅,刚刚涌出来的泪水在眼缝中结成了冰碴,扎得眼皮有些疼。

⑬冷静用手轻轻地拭掉了泪珠,调匀了呼吸,把身子挺直,对着那看不清面孔的哨兵,深深地把腰弯了下去。当她的腰躬到最深处时,几滴泪水又从眼里涌了出来,在雪地上砸出了一串深坑。她想到了曾经的“鞠躬”,听到了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作者:胥得意。有改动)

(1)、读小说要读故事。小说写了冷静哪几件事情?请以“鞠躬”为线索,从“冷静”的角度简要概括。
(2)、读小说要关注“虚构中的真实”,即小说中的细节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本文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简要分析。
(3)、读小说要揣摩语言。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冷静太有个性了,妈妈早就发现了,也曾试图让她有所改变。但是冷静有自己的认知。她反驳妈妈:。(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②刚一出门,天上便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好大好大的雪。(请分析该句在情节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4)、读小说要细品结尾。结尾的“泪”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卡路里不是唯一的标准
①表面上看,只要吃进去的卡路里比消耗掉的卡路里少,肯定就能减肥。但是,专家们经过20年时间,对12.0877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健康男女进行研究后发现,卡路里不是决定体重的唯一因素,食品的种类往往能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②研究者哈佛大学心血管和流行病学教授达里奥什·莫扎法里安博士总结道:“从减肥的角度看,食品是有好坏之分的。即使两种食品的卡路里一样,减肥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③为了方便比较,科学家把各种食品对体重的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具体说,志愿者的体重平均每4年增加1.5公斤,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增重的贡献不一,其中炸薯条最糟糕,贡献了1.53公斤,含糖软饮料为0.45公斤,红肉为0.43公斤,甜食和饭后甜点为0.19公斤,纯果汁为0.14公斤。
④从这些贡献率数据可以看出,糖类以及去除纤维素的精制淀粉最糟糕。研究者认为,这些食品降低了人的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常吃简单碳水化合物的人在安静时消耗的能量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减肥。粗粮则没有这个问题,常吃粗粮的人基础代谢率不受影响,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当两者的卡路里一样的时候,吃粗粮比吃细粮更不容易长胖。
⑤还有一些食品对体重增加的贡献率为负值,说明它们是有利于减肥的好食品。比如蔬菜的贡献率为-0.1公斤,粗粮为-0.17公斤,水果为-0.22公斤,坚果为-0.26公斤,酸奶为-0.37公斤。
⑥蔬菜、水果和粗粮对增重的贡献率不会让人惊奇,但酸奶竟然有如此大的减肥功效却着实让人吃惊。研究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酸奶中含有的细菌能分泌肠道激素,让人产生饱足感,从而降低食欲。
⑦另一种值得注意的食品是坚果。虽然坚果富含脂肪,但主要是植物性脂肪,与动物性脂肪有很大不同。其中,花生酱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原因在于人吃了花生酱后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⑧研究者还指出,其他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对体重产生较大影响。有些不必解释,比如常运动的人体重比较恒定。有些需要解释,比如看电视越多的人越容易长胖,这不光是因为看电视会减少运动量,更在于常看电视的人比较容易受到电视食品广告的影响,导致多吃。
⑨烟酒消费对体重的影响比较复杂。其中,葡萄酒被认为对体重没有影响,但其他酒类消费过量却可能增加体重。抽烟的人体重往往较轻,但这很可能是因为吸烟使人产生了其他一些疾病,导致体重下降。戒烟的确会让人长胖,志愿者戒烟后的头4年体重平均增加了2.33公斤,但如果坚持下去,再往后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互联网+”向我们走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显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

    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然而传统运营商在面对微信这类即时通信App诞生时简直如临大敌,因为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通信行业,反而是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在交通领域,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车辆运输、运营市场不敢完全放开,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过去的交通监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国外的Uber、Lyft到国内的“滴滴”“快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打车拼车专车软件。虽然它们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争议,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马化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互联网农业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不过,也有长期研究该领域问题的学者警示,“互联网+”的趋势时至2015年已经无法阻挡,但是,如今中国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很多改变,就好比是皮肉之上附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毛”,赤裸裸的皮肉被包裹起来,似乎不再重要,“互联网+”不该成为“卖毛”的生意。

    如在餐饮行业,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善于将饭店的流程设计互联网化,将店面装修时尚化,但是却没有能力做出好吃的食物。对比之下,D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气味进行全部排序,然后制定出菜单,做出从来没有食用过的食谱,兼顾口味和健康。

    如在医疗行业,挂号平台的优势是让医患之间直接对话,这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它无法改变“就医难”的本质问题。中国的专业医生太少,病人太多,其根本矛盾在于医疗资源的稀缺。对比国外,通过机器人技术、DNA技术进行精确的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投放到血管中定位释放抗癌药物。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且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l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琅琊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

养蜂人老胡

李晓东

老胡可以说是樟源村里最难找的人了。

老胡是荣贵的上门女婿,金花的丈夫。可老胡很少住在村里,而是住在樟源岭下的铁皮屋里,看管屋外老樟树下的一百多只蜂箱。老胡还经常转场,哪里鲜花盛开,便去哪里放蜂

每到秋天,老胡就会开着汽车,从外省把蜂箱运到樟源岭下,然后搭建铁皮屋,开始喂养蜜蜂,让蜜蜂平安过冬。当然,老胡平时也卖蜜。到来年三四月间,他又转场,运着蜂箱去外省放蜂。老胡养蜂二十多年,就像迁徙的大雁,春去秋归,浪漫而又神秘。

这年秋天,我回樟源村看望父母,远远望见老胡的铁皮屋。果然,老胡回来了。屋外的空地上摆满了蜂箱。老胡头戴斗篷,脸套纱罩,正弯着腰在一只蜂箱前忙活着。他蹲在一只蜂箱前,少则十分钟,多则半个小时,不知是在割蜂蜡,还是倒蜂蜜。

我站在路边,想买两瓶蜂蜜,老胡扭头看到我,忙点点头。良久,老胡笑着走过来,把我带进铁皮屋里,只见里面放着好几桶蜜,还摆着一张木床,很拥挤,不用说,他晚上就住在里面。

我敬上一支烟,老胡不接,说养蜂不抽烟。

我问老胡: “你除了卖蜜,还卖蜂王浆吗?”

老胡点头,说还卖蜂胶、蜂花粉、蜂膏、蜂蜡等,其中最贵的要数蜂胶。

说着,老胡要让我看蜂胶。这时,我猛然发现他的手上有不少小红疱,显然是被蜜蜂叮咬过。

“你干活为什么不戴手套呢?”我问。

老胡摇头,说戴手套做事不方便,就算让蜜蜂叮了也无大碍。

望着老胡黄中透黑的脸,我问: “你一年大约能赚多少钱?”

“也就勉强混口饭吃,年景好时能赚个十几万吧。”

我说: “收入不低,就是辛苦点。”

“我只会养蜂,改行干别的还真不行。”老胡笑道, “前几年还有妻子打下手,去年妻子去城里儿子家了。”

“你一个人养蜂,连个说话的伴儿都没有,真寂寞呀!”我感叹着。

老胡说: “早习惯了。”

我问: “你打算什么时候转场?”

“看情况吧,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肯定要出省去放蜂。”老胡一边说,一边去摇蜜。他取来一块蜂脾,用刀子切割蜂房上的蜂蜡盖,把蜂脾安放在摇蜜机的框架上,再快速摇动摇把动作娴熟而优雅。

“你转场最远到过哪里?”我问道。

这时,一束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老胡仰着脸,眯着眼,说: “这个真说不准,我去年到内蒙古放蜂的。”

我说: “你得收个徒弟,找个帮手啊。”

老胡摇头,说: “年轻人吃不了这苦,没有人愿跟我去放蜂了。”

起风了,我闻到了屋外山坡上飘来的阵阵花香。几只蜜蜂也飞进了屋里,粘在老胡的手背上,老胡感觉痒痒的,却懒得驱赶。不久,老胡的手背上又凸起几个小红疱。

养蜂的日子单调而又辛苦,老胡早已习惯了随着季节变迁漂泊四方。

转年清明,我回乡祭祖,顺路去樟源岭下买蜂蜜,却惊异地发现老胡的铁皮屋拆了,摆放在那棵老樟树下的蜂箱也搬走了。老胡准是又带着蜜蜂们去追赶花海了吧。

老胡何时离开,又何时归来,大概只有蜜蜂知道。

又是一年春天,樟源岭上映山红开遍,我来到山中,无意间看到一处悬崖上大片黑乎乎的东西,走近细看,原来是成千上万只蜜蜂聚在一起。我愣愣地望着,此时有一群蜜蜂嗡嗡地闹着,朝我这边飞来。不用说,那悬崖上肯定有很多纯天然的岩蜜,真是太诱人了。

忽然,身后有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你怎么有空来爬樟源岭?”

……

(选自《金山》2023年第12期, 有删改)

猎户 (节选)

吴伯箫

小时候,在离家八里地的邻村上学。寄宿。晚上吃完了从家里带的干粮,等着念灯书的时候,总爱到学校门口尚二叔家去串门儿。尚二叔是打猎的,兼管给学校打更。不知道他的身世怎样,只记得他一个人住在一间矮小的茅屋里,孤单单地,很寂寞,又很乐观。他爱逗小学生玩儿,爱给小学生讲故事。当时我很喜欢他门前的瓜架,苇篱圈成的小院子和沿苇篱种的向日葵。我也喜欢他屋里的筒单陈设:小锅,小灶,一盘铺着苇席和狼皮的土炕;墙上挂满了野鸡、水鸭、大雁等等的羽毛皮,一张一张,五色斑斓。最喜欢当然是他挂在枕边的那杆长筒猎枪和一个老得发紫的药葫芦。

跟着尚二叔打猎,在我是欢乐的节日,帮着提提药葫芦,都感到是很美的差使。尚二叔打猎很少空着手回来,可是也不贪多。夏天的水鸭,秋天的雉鸡,冬天的野兔,每次带回不过两只三只。打猎归来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凯旋,背了猎获的野物走在路上,连打猎的助手也感觉到有点儿将军的神气。猎罢论功,我的要求不高,最得意是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可是在邻村读书只有半年,新年过后就转到本村新办的启蒙学校了。打猎的生活从此停止。

(节选自吴伯箫散文集《北极星》中《猎户》一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