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学校正在开展“探寻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中,同学们要把收集到的一些文化遗产项目汇编制作成一本小册子,已经拟了两个栏目,请你仿照示例再拟两个。

栏目一:了解传统工艺 栏目二:追寻古式建筑

栏目三: 栏目四:

(2)、活动拟邀请陈教授参加学校1月5日下午三点在校礼堂举办的“探寻文化遗产”专题讲 座,请你代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邀请函。

邀请函

(3)、某同学展示了搜索的关于泰山皮影戏的资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戏的主 要特点。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 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 独特, 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 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 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 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 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 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深厚的表演功底。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 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 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 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体现了礼俗杂糅的 泰山山石崇拜民俗。所有这些,都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