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小华为了选择吸热本领强的液体作为发动机冷却液,进行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铁架台上放有能使试管均匀受热的红外加热器(该加热器每秒放出热量相同),用铁夹将DIS温度传感器和盛有甲、乙液体的两个相同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充分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记录数据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甲液体,初温20℃

实验序号

温度(℃)

质量(克)

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分钟)

1

20.2

20

0.2

5

2

20.4

20

0.4

10

3

20.8

20

0.8

20

表二:乙液体,初温20℃

实验序号

温度(℃)

质量(克)

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分钟)

4

20.4

20

0.4

5

5

20.8

20

0.8

10

6

21.6

20

1.6

20

(1)实验中相同规格的两试管放在同一个加热器中的目的是:控制两种液体单位时间内;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中数据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4(或3与5)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并可以发现液体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甲”或“乙”);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是一个定值;

(5)小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甲、乙液体中选出了适合的冷却液,但对该冷却液的所需质量没有把握,因此在未更换加热器的前提下,继续实验,记录数据在表三中:

表三:冷却液,初温20℃

实验序号

7

8

9

10

11

12

质量(千克)

0.05

0.10

0.20

0.50

1.00

2.00

升高温度(℃)

0.160

0.080

0.040

0.016

0.008

0.004

加热时间(分钟)

10

10

10

10

10

10

若发动机每秒释放出的热量是红外加热器的800倍,正常工作时这种冷却液10分钟内温度变化量应低于1.6℃,根据表三的数据可以推测出,发动机的冷却液质量m的范围是

举一反三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海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实验。

(1)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水、食用油、电加热器、温度计、{#blank#}1{#/blank#}、{#blank#}2{#/blank#}、烧杯;

(2)小海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水和食用油,如图所示。有同学立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你认为问题的所在是没有控制水和食用油{#blank#}3{#/blank#}相同;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blank#}4{#/blank#}相等;

(4)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①{#blank#}5{#/blank#}法,控制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比较吸热多少;②{#blank#}6{#/blank#}法,把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易观察)转换成加热时间(易观察);

(5)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①保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blank#}7{#/blank#}(即吸热多少),加热时间长表示吸热能力{#blank#}8{#/blank#};②保证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比较{#blank#}9{#/blank#},温度升高得越多表示吸热能力越{#blank#}10{#/blank#};

(6)改正(2)中的问题后进行实验,下面是实验记录的数据: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1

0.1

10

2

2

0.2

10

4

食用油

3

0.1

10

1

4

0.2

10

2

5

0.2

20

4

①分析第1、2次和第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blank#}11{#/blank#}和{#blank#}12{#/blank#}有关。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质量{#blank#}13{#/blank#}的不同种类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blank#}14{#/blank#}有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