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材料一 福建省大田县有十余种方言、土语,隔山不同语,过溪不同音。1954年,浙江干部徐永钺到西北工作,当地人都听不懂他说话。

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自1958年起,上海各报刊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注报头、刊名,实验小学等学校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高达95%。山西万荣县农民学会汉语拼音后,可以看懂《黑妮种棉》《模范饲养员》等注音读物,到1959年底,80%以上的文盲脱盲。山东平原县、浙江桐庐县的群众依靠汉语拼音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 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

1997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突破1亿人大关。

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1世纪初,语音技术在手机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2014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等

阅读材料,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举一反三
【区域发展与新中国建设】

材料一   1953年国家为把武汉建设成冶金、机械制造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将苏联援建的156项工业重点项目中的3项安排在武汉,即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和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

1953年11-12月,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部根据中央有关决议,召开农业生产合作化会议。1956年11月,湖北省全省即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42000个,入社农户545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97%以上。

1954年3-7月,湖北省基层普选了省人民代表。在此基础上,8月9-15日,湖北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

1955年12月,湖北省已有113户私营工厂实行公私合营,大批私营工厂也纳入其他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材料二   1949年10月-1950年1月,为培养和改善湖北教育干部和中等学校师资,以适应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湖北省教育学院。学院设高级班,招收大专毕业生或任中学教员3年以上者,修业8个月毕业;设教育、社会教育、艺术、体育4个专修科,学制2年。

1950年11月-1952年5月,湖北军民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组织省抗美援朝分会,领导全省抗美援朝运动,号召全省广大青年参军。全省人民积极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全省捐款总额可购战斗机60架。

1953年5月,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并播音。此后,全省省辖市先后建立人民广播电台,部分县和县级市亦相继建台;还建有中波转播台,调频发射台、转播台;至80年代,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77%。

——摘编自《湖北省志大事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