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货币制度长期落后,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更是陷入混乱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币制成为巩固政权的急切要务之一,而要统一币制,必先实行"废两改元"。在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谋求通过币制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日本侵华愈演愈烈,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同时,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其日益发展壮大使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严重威胁。1935 年 11 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爵士提出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法币,意即此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为收付一切公私款项、一切债权债务的合法手段,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这两次币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顺应了国际潮流。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在币制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内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但是,法币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地货币制度,这决定了币制改革最终的失败。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金圆券是国民党政府继法币之后发行的新货币,始于1948年8月20日,历时仅10个多月,是中国货币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之一。金圆券最初预计发行20亿元,但最终实际发行总额达到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从最初发行时的最高面额100元,到最后出现50万元、100万元,甚至500万元一张巨额大票。发行金圆券被国民政府视为“救命稻草”,不仅未能解燃眉之急,反而雪上加霜,成为蒋家王朝最终败亡的催化剂。
——摘编自王海蛟《1948年金圆券的发行及其最终命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