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一)试卷

文言文阅读

天 池①

袁宏道

从贺九岭而进,别是一洞天。峭壁削成,车不得方轨 , 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逾岭而西,平畴广野,与青峦紫逻相映发。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归来思之,十不得一。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室庐不甚大,行旅亦少。鸡犬隐隐,若在云中。因诵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偈 , 宛然如画。四顾参曹 , 无一人可语者。余因下舆,令两下奚掖而行。问若佳否?皆云:“疲甚,那得佳?”

(有删减)

【注释】①天池:山名。②洞天:这里指天地。③方轨:两车并行。④行旅:旅客。⑤偈(jì):佛经中的唱词。这里指禅语。⑥参曹:指随行的官署同僚。⑦奚:奴仆。

(1)、小温阅读这篇游记时,对文中一些内容不清楚。请你帮她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描绘所给文句展现的意境。

实词

释义

文句

意境

逾岭而西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时方春仲

(2)、解读这篇游记时,有同学发现原文中有一句话没有标点,请给这句话标出断句。(限标三处)

奇 石 艳 卉 间 一 点 缀 青 篁 翠 柏 参 差 而 出。

(3)、袁宏道笔下的天池是一个的地方,这一特点可以从文中的“”一句感受到。
(4)、境由心生。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何对天池之景印象如此深刻。
(5)、同学们为《天池》设计了两种墙饰底纹,你支持哪种设计?请结合画面和选文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设计一                   设计二

(6)、假如你是场馆扩建项目总负责人,阅读完这四类建议后,你认为哪类建议最好?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主题、内容、学生参与度中选择角度评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①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xǐ,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