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试卷
好记性的人
【瑞士】彼得·比克塞尔
①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他把时间都消磨在车站上,整天观察火车如何进站、出站。他总是呆呆地注视车厢,注意车头牵引力的大小和车轮的尺寸,对乘务员,对车站的站长,他都羡慕不已。铁路,这是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唯一事物。
②他能识别每一列火车,知道它从何处开来,又驶向何方,他清楚每一列火车的编号,知道它挂不挂餐车,带不带邮车。他能随口报出买一张到弗拉乌恩法尔特,到奥尔登,到尼特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的票价。
③他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散步。他没有自行车,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不读书,不看报,即使收到信也不拆开信封,他没有时间。他在车站上度日。只有五月或十月,列车运行时刻表变换的时候,才有几个星期不见他露面。
④在此期间,他在家中将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从第一页审阅到最后一页,每发现一个变更之处,心中都有说不尽的高兴。然后,他把新的运行时刻表滚瓜烂熟地背将出来。
⑤偶尔也会有旅客向他打听某趟火车的开车时刻,这下,他满脸熠熠生辉。而向他打听开车时刻的人便无法脱身,非得误车不可。他不但告诉别人开车时间,还如数家珍地说出该趟车的车次,车厢的号码,有可能中转的站名,抵离各站的时刻。倘若有谁在他炫耀完他的真才实学之前置他于不顾抽身而去,他就会火冒三丈,口出不逊,他会冲着离去的背影乱喊:“您对铁路旅行一窍不通!”
⑥他自己却从未乘过一次火车。
⑦“坐不坐火车无关紧要。”只有记性不好的人才乘火车,假如有个好记性,就可以像他一样记住各列火车的抵离时间,大可不必为了消磨时间去乘坐火车了。
⑧我试图开导开导他,对他说:“有些人喜爱旅行,喜欢坐火车,他们向车窗外张望,看看都经过什么地方…”
⑨可是他勃然变色,以为我在取笑他。他说道:“这些都在行车时刻表上印着呢!喏,他位将经过路特巴赫,经过德汀根、万恩、尼特比普、云希恩、上布赫西顿、艾格尔克恩,还有海根多夫。”
⑩“也许他们得坐火车赶到什么地方去呢。”“不对!”他说道,“差不多所有的人总要坐火车回来的,有些人甚至早晨乘车去,晚上又乘车回,他们的记性差到这种程度。”
⑪他开始在车站上诟骂旅客,“你们这些白痴!你们完全丧失了记忆!”有时他大声喊道:“你们会经过海根多夫!”如果乘客一笑置之,他就上前把人家从车厢踏脚板上往下拖,一面恳求人家听听他的忠告。“我会把一切都说给你们听!你们在十四点二十七分经过海根多夫,这一点我知道得清清楚楚,列车时刻表上什么都有…”有时甚至发展到打人的地步,“谁不听我的,让他尝尝拳头的味道!”
⑫这一来站长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明确地向他提出警告:假如再这样行为不端,就禁止他到站上来。他被唬住了。不来车站,那他就无法活下去。他一句话也不说,整天坐在长凳上,看着火车开进开出,不时耳语般地背诵着一些数字。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觉得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们。
⑬故事似乎应到此为止。
⑭可是,多年以后,这个车站新开设了一个问事处。问事处身穿制服的职员对铁路方面的任何问题都能回答。那位好记性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每天都到问事处去,提出极复杂的问题,来考考那位职员。
⑮他问道:“夏季每星期日十六时二十四分到达吕伯克的那列火车的号码是多少?”那位职员查阅了一本小册子,给了他答案。不管他问什么,那职员都很快回答了他。
⑯于是,这位好记性的人走回家去,把他所有的列车时刻表一把火烧光。
⑰有一回他问那职员:“车站的台阶一共多少级?”那职员回答道:“这我可不知道。”他高兴得一蹦老高,在车站上边跑边叫:“他不知道这个!他不知道这个!”他跑到车站前的台阶旁,数清了台阶的级数,把数字牢牢地印在他的记忆里。此刻,在他的记忆里,所有关于列车的事都荡然无存了。
⑱打这以后,再也不见他在车站露面了。
⑲他在城里数台阶,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把数字记得牢牢的。现在,他记住了世界上任何书本上都没有的数据。
⑳把全城每家每户的数据都记住了以后,他来到火车站售票处买了一张车票,生平第一次登上了火车。他要到另一个城市,直至数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台阶。他想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无论哪个职员也无法从书上查到的事情。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①他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散步。他没有自行车,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不读书,不看报,即使收到信也不拆开信封,他没有时间。他在车站上度日。(提示:加点字突出了“好记性的人”怎样的生活?)
②他说道:“这些都在行车时刻表上印着呢!喏,他位将经过路特巴赫,经过德汀根、万恩、尼特比普、云希恩、上布赫西顿、艾格尔克恩,还有海根多夫。”(提示:如何看待“好记性的人”一一细数这些地名的行为?)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百度百科
兰 花
①小兰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三楼的高奶奶。
②高奶奶一把拽住她:“快上楼帮我劝劝你高爷爷吧,又耍老顽童脾气,跟我闹绝食了!”高爷爷端坐在藤椅上,穿着那件打着补丁的布大褂,戴着用棉线绑着镜架的老花镜。
这句是对高爷爷的外貌描写,布大褂打过补丁,老花镜的镜架用棉线固定着,写出了高爷爷生活节俭。 |
③“爷爷,我陪你吃。你要不吃,我今天就不去学校了!”“兰兰不去学校怎么行?”高爷爷叹口气,“好,吃,吃……”
④高奶奶噙着泪花告诉小兰,高爷爷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实际上完全失明了!上两个月,他从花贩子手里买了一盆兰花。那贩子花言巧语,哄骗他说是培育出来的开重瓣花的新品种。老头子没见过,几经讨价还价,最后捧了回来。养了两个多月,摸不到花骨朵,闻不到花香味。原来那只是一盆普通的观赏花春兰。
⑤高奶奶实言相告,老头子不肯服输,凭我的眼光,会看错吗?高奶奶急了,“白内障都叫你失明了,还装模作样以为我不知道。告诉你,我已写信给儿子了!”高爷爷大发雷霆,宁可死,也不让眼珠子挨刀!
⑥原来,高爷爷当年参加新四军,给团政委当通讯员。政委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关心他,教他认字念书,教他识别山里的各种花草。政委特别喜欢兰花,经常教导他做人要像兰花一样高洁。
⑦一次战斗中,为掩护高爷爷躲避敌人炮弹,政委扑倒在他身上,结果头部负伤,眼球凸在外面。为保性命,军医决定忍痛摘除政委负伤的眼球。那时没有麻药可用,政委痛得撕心裂肺般喊叫。高爷爷目睹了这一残酷的手术,心里留下了阴影。更不幸的是手术后因为没有消炎药,政委终因感染发炎而牺牲。从此,高爷爷再不愿意看医生。
⑧吴小兰不忍心眼看着高爷爷成天生活在黑暗里啊!她想起了在杭州人民医院工作的舅舅。舅舅说要先去他病人朋友那找一味“药”。那人名叫王润奇,兰花大王,院里放置了几百盆各类品种的珍贵兰花。舅舅向他求援一盆开重瓣花的兰花。王润奇捧出一盆箭苞挺拔、叶镶白边的珍贵的银边大贡。
⑨舅舅把手伸进口袋,心想这盆花少说也值五六百元,如果照原价给,他肯定不要,要不给个成本费,聊表聊表意思。舅舅从口袋里掏出了200元递了过去。打架似的劝王润奇收了钱。
这是舅舅的内心独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小兰催舅舅赶快回去给高爷爷看病。可舅舅却说:“不成,还需觅另一味重要的‘药’呢!”舅舅在历史档案馆里“泡”了三天,又乘车去了一趟合肥市。舅舅领来一位50岁上下、方脸浓眉的先生,带着他去见了高爷爷,“听小兰讲您爱养兰花,刚巧,我有个病人朋友是兰花大王,送了我一盆开重瓣的银边大贡。我没时间侍候,转送给您吧!”小兰捧上兰花,高爷爷很激动,用手指轻抚箭苞 , 又凑上鼻子嗅嗅 , 呐呐地说:“这么名贵的花,我怎好接受!”舅舅说:“没要我花钱,您只管收下!不过,您的眼睛看得清这种神品的花吗?”高爷爷一愣:“看得清,看得清。”“不,您的白内障已经长老了,怎骗得我这个医生!没关系,只需要动一次小手术,您就会重见光明的!”高爷爷把花盆往前一推:“莫跟我提开刀的事。我宁可永远不看兰花!”糟糕,这味“药”无效!
⑩舅舅不动声色,仍然把握十足地说:“兰花您可以不看,有个人您一定想见!”“我谁也不想见!”这时方脸先生扑上前楼住高爷爷:“高大伯,我是小天啊!”跟他爸一样,一口浓重的合肥口音。“我找得你好苦啊!唉,我现在看不见、看不见啊!”方脸先生安慰说:“大伯,去鼓楼医院开刀吧,保证你丝毫不受痛苦!”高爷爷这回点头了!哟,这味“药”真有奇效!
⑪高爷爷割除白内障的手术非常成功。高爷爷恢复了视力,睁开眼睛第一句就问:“小天在哪儿?”舅舅指着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站在高爷爷面前的方脸先生说:“就站在您面前呀!您的手术,就是天啸同志主的刀!”高爷爷泪眼婆娑,拉住天啸的手:“▲”
⑫小兰递过银边大贡:“爷爷,你看这花开得多美多香!”
⑬灿烂的阳光正从银边大贡细长的叶片间射下来,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盈盈闪闪。高爷爷无限感慨:“美!香!……”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