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练习试卷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

听得见的博物馆:震旦角石

在山西地质博物馆的“穿越时空”展厅,陈列着一块像宝塔一样的化石,它静静地站在那里,无声无息。谁也看不出来,它曾是奥陶纪海洋中最凶猛的食肉动物,它就是我们这期要聊的主角——震旦角石。

震旦角石又名“中华角石”,是一种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属于头足纲,现今已经灭绝。它的化石仅产于我国,只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奥陶系石灰岩中,有很好的地层和地质年代指示意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在哪里发现它,就说明它所在的地层形成于奥陶纪,它也是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重点保护、管理的化石之一。

在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我们称这一事件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在这个时期,震旦角石的祖先诞生了。生命大爆发带来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残酷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在残酷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下去,角石必须不断地进化、改变,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到了奥陶纪中期,震旦角石出现了,它的外形呈圆锥状,游泳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黑暗幽深的海洋里,巨大的震旦角石常舞动着粗壮的触腕,奋力向前喷出一股水柱,回流将成群的小鱼送进它的嘴里,震旦角石再合拢触腕,小鱼们便成为震旦角石的盘中餐。震旦角石以绝对的实力,占据着奥陶纪海洋霸主的位置。

直到有一天,成群的震旦角石死后被泥沙覆盖、掩埋,它们的内脏和触腕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石化的硬壳,纹饰历历在目,保留着生命最后一刻的张力。现代海洋中的章鱼、乌贼、鹦鹉螺便是震旦角石的近亲。

震旦角石一头尖,一头宽,硬壳表面发育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以及竖纹,把它倒置,就像一座宝塔,也很像竹笋。所以它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人们认为它能够聚财、节节高升,是镇宅驱邪的宝物,广受大家的喜爱。

(有删改)

(1)、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旦角石已经灭绝,但它的化石只有我国有,在哪里发现它,就说明它所在的地层形成于奥陶纪。 B、奥陶纪中期,震旦角石是海洋霸主,进食时它先向前喷出一股水柱,回流将成群的小鱼送进它的嘴里,再合拢触腕,进而享用小鱼们。 C、震旦角石是一种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虽已灭绝,但现代海洋中的章鱼、乌贼、鹦鹉螺是震旦角石的近亲。 D、震旦角石还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人们认为它能够聚财、节节高升,是镇宅驱邪的宝物。
(4)、研究“震旦角石”的化石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题。
第二代生物燃料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降低“享乐”带来的健康风险

戴雨璐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享受生活。尝遍各种美食,玩平板电脑,玩手机,舒服地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然而,这些“享乐”行为却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②提起嗜好烟酒,不少人都会皱起眉头;说起嗜好甜食,却会觉得无可厚非。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近年来,黑巧克力一直都被认为是一种“超级食品”。科学研究发现,摄入 100 克黑巧克力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具有保护心脏作用的抗氧化物的浓度,而且这种作用可以持续几小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牛奶巧克力起不到这种作用,同时吃黑巧克力和牛奶也不行。因为牛奶中的一些化合物似乎会与这些抗氧化物结合,从而阻止其被机体吸收。

      ③比起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还有一个缺点﹣﹣高脂肪和高热量。为了消耗一个普通大小的巧克力棒,你可能需要爬 20 分钟楼梯。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造福“懒人”,让我们既不用拼命运动,又能安心吃巧克力?

      ④美国科学家似乎发现了一个窍门﹣﹣饥饿饮食法。按照这种方法,你只要在 1 星期中的 2 天处于饥饿状态,其他时间则可以随意饮食。一项涉及 100 名肥胖女性的研究发现,按这种饮食方式,持续 6 星期后所减掉的体重,与传统的控制热量摄入的饮食方法相当。另外,科学研究表明,饥饿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饮食。不过,这种新方法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很难做到的。

      ⑤在大部分普通巧克力棒中,脂肪含量超过 30%。因此,只要能在不影响口味的前提下, 减少脂肪含量,就能让我们吃得更健康。比如,在生产巧克力时,用可可脂和水做成的乳剂代替牛奶。这种低热量的新型巧克力已经在英国上市了。

      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患上“拇指疲劳”“短信脖”“手机手”等新型疾 病的人越来越多。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是“低头族”,每天花几小时玩手机、平板电脑 等电子产品的人不在少数。与电子产品“共生”的生活习惯也成了威胁健康的一大因素。

      ⑦当我们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时,背部肌肉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下巴下倾60°,相当于让脊柱承受27千克重物的压力。长时间点击、滑动屏幕,姿势别扭地单手操作手机,以及一直捧着平板电脑等行为都会导致手腕、手掌或手指的应激性损伤。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还会降低人对疼痛的敏感性,这意味着人们很可能察觉不到自己“受伤”了。因此,我们在玩电子产品时,无论有没有感到不舒服,都要定时放松一下。

      ⑧另外,长期面对屏幕还会受到蓝光的伤害。手机、电脑等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因此,睡前玩电子产品会打乱人体昼夜节律,甚至引起失眠。

      ⑨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志愿者分为2组,一组连续2星期每晚睡前看4小时纸质书,另一组则用平板电脑阅读同样的内容。结果发现,使用平板电脑的志愿者的快速眼动睡眠期会缩短,即睡眠质量会下降,他们睡醒后也会明显感觉更累。专家建议,人们最好在睡觉前几小时内不要使用电子设备,或者改用不发射蓝光的电子阅读器。如果 你一定要玩会儿手机再睡觉,就请尽量调低屏幕的亮度。

      ⑩一般情况下,盯着屏幕还意味着你不“动”。英国一项涉及4512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排除吸烟、超重等常见风险因素的影响后,那些平均每天盯着电子屏幕2小时以上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倍。

(节选自《科学画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

死里逃生

[美国]阿西莫夫

①1989年 3月 23日,地球又一次死里逃生。 当时有一颗很小的、直径约半英里的小行星,在距地球约 50万英里,即2倍于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的地方呼啸而过。当然,这听起来好像是安全距离,而有人说这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②不管怎样,这块“石头”沿着差不多与地球的轨道相交的轨道运行,而偶尔(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地球和小行星同时到达两者轨道的交点时,会使我们经历一场呼啸而过的九死一生的劫难。

③如果地球和小行星两者的轨道一直保持原样的话,那么,可以证明50万英里或更近一点,也许是两者所能遇到的最近距离,但是它们并不都是那样。地球是个大质量天体,因而它的轨道很稳定,可是相比之下,小行星显得很微小,它运动时会受到地球、月球、火星和金星的引力,所以它的轨道在不断地作微小变动。

④小行星的轨道也许变动得使它远离地球,而也有可能更靠近地球,因此它的运动使它进入与地球碰撞的过程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不等于0。

⑤麻烦在于这样的小行星并不是绝无仅有。

〔A〕____。

⑥回溯到 1937年,被天文学家命名为赫尔姆斯的小行星在离地球20万英里以内经过,而它比刚才未击中我们的那颗小行星要大。它的直径也许有1英里。

⑦另外在 1972年8月10日,一颗直径只有40英尺的小天体,事实上在蒙大拿州南部上空仅30英里处与地球呼啸着擦肩而过。它已经穿过了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

⑧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可能至少有上百个直径在半英里以上的天体,其所在的轨道可使它们在地球旁掠过。并且可能还存在几千个直径为几十英尺的更小天体。显然由所有这些小天体中的某一个最终将撞击地球的概率远大于某个特定天体(例如刚才未击中我们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

⑨甚至一个比较小的天体,像未击中蒙大拿州南部的那个小天体,假若它真的撞击地球,也会产生可怕的破坏。如果它击中陆地,会凿出一个相当大的陨星坑。当它们击中地球时,这些抛射物可能会以每秒20英里的速度持续运动。

〔B〕____。

⑩如果该天体再大一些,它也许能击穿地壳,引起火山活动,引发全球范围的森林火灾,淹没一半的陆地,并会把大量尘埃抛入平流层,以致长时期地遮住太阳光。这样的一次巨大撞击或许能使生命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死亡,实际上,许多人认为在6500万年前就是这样的一次巨大撞击使恐龙灭绝。

⑪较小的碰撞近来曾经发生过。在亚利桑那州,有一个直径为 0.8英里、深600英尺的陨星坑,它可能是在50 000年前,因为一次碰撞形成的。因为当时人类尚未到达美洲,很可能没有人死亡。1908年,在西伯利亚中部,一次更小得多的碰撞击倒了方圆 20英里之内的每棵树,但这次撞击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因而也无人死亡。

⑫事实上,在历史上没有关于人类因陨星撞击而死亡的记载,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那样的幸运。

(选自《新疆域》,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