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年份 | 次数 | 国家或地区 |
1999 | 第一次东扩 | 捷克、匈牙利、波兰 |
2004 | 第二次东扩 |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
2008 | 第三次东扩 | 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 |
2017 | 第四次东扩 | 黑山 |
2020 | 第五次东扩 | 北马其顿 |
表中信息说明( )
②欧盟利益得到维护
①国际治理体系逐步改良
③旧格局遗留的矛盾凸显
④苏东剧变影响深远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 | 1884—88年 | 1901—13年 | 1924—28年 | 1934—38年 | 1952—56年 | 1962—66年 | |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 2.5 0.3 0.3 0.2 0.5 0.03 0.04 — 0.03 3.9 |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 二战前 | 二战后 | 15世纪-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60-80年代 | 20世纪80-90年代 |
挑战者 | 西方 | 西方 | 经济全球化 | ||
应战者 | 西方 | 东方 | 西方、东方 | ||
挑战方式 | 战争 | 经济 | 军事、经济 | 经济、民主 | 经济 |
应战方式 | 战争 | 经济 | 革命 | 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 | 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
——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 | 天下观的角度 | ||
阶段名称 | 简单说明 | 阶段名称 | 简单说明 |
欧洲阶段 | 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 | 民族国家阶段 | 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
美国阶段 | 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 | 国家联盟阶段 | 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
欧美阶段 | 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 | 共生天下阶段 | 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成为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多的国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对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出口禁运。同年,尼克松废除了一贯以来实行的石油进口定额限制,美国政府同意放宽美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及其近海水域的业务限制。另外,基辛格倡导通过谈判和协商来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最终成功说服了沙特承诺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定价,在出口石油时以美元作为唯一的结算货币。美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利用页岩油和页岩气的政策,这些政策让页岩油气开发商获得了低成本融资,1976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东部页岩气的开发。2007年以后,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并引发了美国的“页岩革命”,最终帮助美国重新成为油气出口国。
——摘编自赵玥《基辛格和石油》
材料二 中国石油发展历程
年份 | 重大历史事件 |
1950 | 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确定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
1959 | 玉门油矿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 |
1960 | 在大庆开展石油会战,三年后,中国石油可以基本自给,后勘探开发了胜利、辽河油田 |
1978 | 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
1985 | 我国首个对外合作油田——埕北油田——投产,由中日两国合作开发 |
2013 | 石油净进口约2.8亿吨,石油消费4.98亿吨 |
2016 | 倡导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提出以协商谈判解决争议 |
2021 | 我国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在南海开钻 |
——摘编自王树勇《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