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840年前的构成
1840—1911年的构成
总数
同业者
%
同乡者
上海
21
15
70
6
30
71
69
97
2
3
汉口
20
10
50
67
94
4
(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䑢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作出合理解读。
材料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20世纪头20年,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谷底”,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