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回答问题。

有知亦不可无畏

游宇明

①“无知无畏”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无知,更容易自以为是,一个人无知固然不应该无畏,一个人若有知

②世间的知识无穷无尽,为了便于学习,人们不得不将它们分门别类,在两三个乃至四个领域有所贡献,就会被视为“通才”。“专家”也好,其学识总量与世间知识的总量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何况生活中一般人的知识储备还远远达不到专家、通才的境界。所以,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其实都是无知的

③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知识,我们很难做到一学定终身。青年时代,书本告诉我: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与情感,发现动物也同样有自己的语言与情感,只不过它们的语言与情感只有同类才能体察。再比如,我刚使用手机的时候,手机只有三个功能;现在的手机就是一部微电脑,电脑能够干的事情

④有知亦不可“无畏”。我们首先要畏惧的是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读的书再多、社会经验再丰富,其才华都是有方向性的。有的人可能适合写作而不适合从政,有的人也许适合经商而不适合做学问,不过分将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在补短上,而是充分扬长,绝不是指某个人做事可以万事皆通,只是说有些人才华的方向比一般人稍稍多一点。

⑤行走在尘世,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把尺子的名字时有不同,有时叫“是非感”,有时叫“良知”,但它们的“远方”一致,有益世道人间。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职位多么显赫,都始终不能忘记这把尺子。明代吕昭书读得好,升任知州后老百姓以金钱相赠,他反复推辞不受。他的儿子吕旦刚考中进士,若饮贪泉之水,死后将不会被列入吕氏宗祠,我们还是父子。吕昭畏惧的就是自我内心的道德约束。

⑥人也应该畏惧法度。法律是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无知之人固然应该老老实实遵守,有知之人更要做出榜样,而会被看成是无耻。道理很简单:任何社会都是需要组织的,硬性的组织手段是设立各种行政区域、制订操作性强的法律;软性的组织手段是通过道德来规范公众的行为和约束人们的内心,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动”做到不影响他人的利益、不妨碍社会的发展。

⑦一个人渺小也好,伟岸也罢,都是活在一定的时间中,是人生作为的一种标志。畏惧时间的无形之手,尽可能去做有益于千秋万世的事,也没有成为巨富,他只是懂得一个道理:人的价值最终是由时间来评定的。结果,真的在历史上留下了英名。

有知者一旦有畏,他们也就有了一双飞向未来的坚硬翅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11期,有删改)

(1)、请细读文章,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除了对比论证以外还有什么论证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②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③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④“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⑤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                          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⑥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忽略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⑦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⑧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所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知小节不拘,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实践中磨砺成“真金”

①曾经,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回乡当村官,有村民说她是下来“镀金”的。于是,她 暗下决心:“为了赢得村民们信任,我应该好好干给他们看看。”经过几年时间,她不但扎 下了根,还练就了过硬本领,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村民转变了对她的看法,称 资她在实践中磨砺成了“真金”。

②事实上,那些立身靠本事、取胜靠实绩的人,从来都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拒绝形式主义,凭借真学问、真才干、真本领、真成绩把自己熔炼成真金,方能真正赢得认可和信赖。

③有“想为”之境界。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共责。是真金,则有想干事的强烈愿 望,有“一日无为、三日邓安”的高度自觉。比如,沈浩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第一届 干满3年,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这时他完全可以载誉而归。但当村民按手印挽留时, 他又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对共产党人而言,为了人民的事业可以舍弃一切。

④有“敢为”之担当。是真全,就能勇于担当,不惧怕风险、不回避矛盾、不计较得失, 敢接设手山芋,敢钻矛盾窝,  当年,兰考遐到严重自然灾害,派谁去当县委书记?一位对 焦裕禄深为了解的领导说,派焦裕禄去,理由是"他不怕死,危险关头敢于往前冲",焦裕禄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带领兰考人民打了翻身仗。 

⑤有“勤为”之作风。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党员、干部"勤为"是百姓之福,也是 检验真全的关键。谷文昌为治理风沙和旱涝,走上一个个山头,试种了多种固沙植物,最后选择木麻黄绿化了东山全岛;杨善洲退休后不愿享清福,而是卷起铺益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 一 干就是22年 … … 他们对群众的安危冷吸、幸福安床“时时放心不下”,以自己的 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⑥有“吾为”之能力。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肩负人民重托的干部,仅有一 技之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与职位、责任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焦裕禄、谷文昌…… 他们都以“善为”的实绩,改变了当地的发展面貌,增进了群众的福祉。

⑦真金还是镀金,群众心中有杆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群众 评判为镜,想为、敢为、勤为、苔为,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在实干中提升能力素养,真正 把自己锻造为成色十足的真金。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王晓河

①齐白石创作山水画,以“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为追求,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开辟出新奇独特的图式构成与创作技法。隔行不隔理。无论绘画还是其他工作,都要在追求原始创新、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迈向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寻求突破,在自立自强上夯基筑台。

③从实践看,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钱学森曾告诫,国防科技创新决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习惯于“追尾巴”就容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味“照镜子”就如同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必须锐意创新“创着干”。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量子科技,无不是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的。在应对公共医疗卫生突发事件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病患治疗、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创新之重要,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④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气势壮才能本领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热血气概很重要。“搞科技,必须敢搞最尖端的,必须用勇气搏击科技‘浪尖’”,陈定昌院士主动到高精尖领域中探究,遂成为精确制导领域中流砥柱。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面对艰险挑战、繁重任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志,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果敢,方能唤起磅礴之力,打开科技新局面。

⑤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没有坦途,关键要沉潜心志、打磨功底。两弹元勋邓稼先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技工作者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不是因为有奇计妙招,而是因为有“更上一层楼”的韧劲,有“独钓寒江雪”的毅力。“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最终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⑥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砥砺自立自强之志,锤炼独创独有之能,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一定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