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右图是1917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制碱厂,该厂( )

A、是中国近代官办企业的重要代表 B、兴办借鉴了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C、创办人是晚清著名的实业家张謇 D、创办的地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举一反三
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其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时代发展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自立国起就重视桑棉麻的种植。《明史·食货志·赋役》载“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中期之后,明代棉织业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区。苏州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解放以来在许多明代墓葬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棉织品,分析后可得出如下结论:明中叶以后墓葬出土棉织物最多,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的墓葬中都有棉纺织品随葬,可见棉布已为社会各阶层所服用。

——摘自姚香勤《明代纺织业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论略》等

材料二:“张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张謇:1913年10月出任农商部第一任总长发言《实业政见宣言书》

材料三:1905年3月,宁波人戴瑞卿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千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摘自《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米,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贷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1952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第三次视察鞍钢(位于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时指出,“国营工业不发展,资本主义就发展,我们就没有办法建设社会主义了”。1952年7月14日,无缝钢管厂工程率先呜响了施工的“第一枪”。1952年8月1日和1953年2月27日,大型轧钢厂和炼铁七号高炉破土动工。近5万名建设者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工程建设中,他们中有从抗美援朝前线凯旋的复员军人,有从辽南地区农村抽调的村屯干部,也有从省内外各地工厂选调的技术工人,还有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派来的一个测绘大队。1953年“三大工程”均提前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座钢铁基地诞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顺利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

——摘编自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一五”期间鞍钢建设发展情况》

材料三  近年来,鞍钢着眼于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四个转变”战略,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与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鞍钢西班牙有限公司和英国控股公司。随着国际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推进,鞍钢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一个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鞍钢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施境外投资战略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风险。

——摘编自吴桂梅等《鞍钢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2016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