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下表为20世纪非洲文学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20世纪非洲文学( )

时期

特点

最初20年

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并对宗主国文学进行模仿

20到40年代

对民族历史进行回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人性运动”

50到60年代

控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暴行,讴歌独立精神

70年代以后

将对传统文化冲突的描写转移到殖民主义结束后新的社

会问题的呈现

A、将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中心 B、强化了区域文化的认同 C、折射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
举一反三
战争、冷战等破坏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起战争动能的势能是一战前欧洲均势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全面紧张。均势的改变是国家间实力消长的结果。 在欧洲六个大国(英、法、俄、德、奥、意)中,英德之间的矛盾至为关键。……各种最新式的现代化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战争之惨烈规模空前,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之大更是前所未有。 交战各国为赢得胜利,纷纷通过国家力量动员一切经济、金融以及文化等资源,进行总体战。

——摘编自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

材料二 从 1945 年战争结束到 1947 年冷战爆发,从我们的描述和史实的发展来看,主动的是美国,被动的是苏联。 事实上,不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苏联是较弱的,它不愿意跟美国发生对抗,也没这个必要、没这个能力去和美国对抗。 而冷战的发生,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美苏双方战略互疑,频繁的误判和误解。 美苏都朝坏的方向,朝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方向去解读对方的行为,结果就是看不清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表面现象,辨不清对方的目的。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转折——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整理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阅读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蒙古人的征服战争常被描述成落后民族对诸多人类文明古老而发达的中心区的野蛮进攻。但是,蒙古人的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绝望。在蒙古人实力的鼎盛时期,他们的统治者建立起了一个广大的国度,蒙古的广大领土横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亚洲和中东,在东半球的各文明之间搭建了桥梁。蒙古人还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交流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扩展并加强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 [美]皮特·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传遍了欧洲。此外,强调人民主权的法国重组大大促进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即每个民族共同体均有权自由地、不受外力控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代表了一股变革的力量,不仅在统治时期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将他的理念散播出去,从而塑造了欧洲的未来。

—摘编自[美]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799—1900》

材料三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