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温联谊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伊斯兰文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涵盖了诸多古文明地区,加之阿拉伯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代哈里发的促进,阿拉伯文化成就灿烂辉煌。下列项中,属于阿拉伯涵盖的“诸多古文明地区”的是 ( )
A、小亚细亚 B、巴尔干半岛 C、伊朗 D、非洲东部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斯兰教的兴起,成功地使各氏族部落形成统一的民族力量,结束了半岛上纷乱的状态,促成了社会生活的安定。阿拉伯人能迅速地崛起并以破竹之势席卷中东,军事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阿拉伯人学习制作希腊火装备军队,并且还组建了一个投掷队,向敌军投掷燃烧物质,为防止烧伤自己,他们还穿着专门的防火服装。同时,针对敌人坚固的防御城墙,阿拉伯人还网罗人才,制造攻城器械。骆驼作为阿拉伯军队的主要坐骑和运输工具在阿拉伯半岛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下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所有的穆斯林都能从对外侵略和扩张中得到好处,就使得他们更加心甘情愿地投身于这一事业。

——摘编自何洋《论阿拉伯帝国成功崛起的原因》

材料二   阿拉伯人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拉开了工业文明的帷幕,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就历史交往的区域空间角度而言,人类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点状交往到古代中世纪的区域交往再到近现代的全球交往的演进,阿拉伯帝国是区域交往漫漫长河中的重要一环。区域交往的核心在中东,表现为生生不息的大帝国的跨大陆交往,其中绝大部分帝国成为中东地区的匆匆过客,惟有阿拉伯帝国在此交往中留下了永恒不灭的印记,在阿拉伯帝国的历史火烬中,再生出强大如初的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之树在历史的风雨中依旧常青,这是人类历史交往中的一大奇迹。

——摘编自尚劝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是阿拉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珍爱典籍和书籍,达官贵族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鼓励教徒学习知识。阿拉伯学者们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的古籍,涉及天文、文学、社会、医学等领域。特别重要的是,阿拉伯哲学在世界观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知道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这些典籍流传回欧洲后,典籍中的各种思想伴随着阿拉伯翻译者和学者独特的见解和注释在欧洲理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欧洲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也为后来的大航海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殷实《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儒家思想及其典籍传入欧洲各国后,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欧洲思想界对中国认识的分歧,在西方世界形成了所谓“颂华派”和“贬华派”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对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伏尔泰是典型的“颂华派”,在他的《风俗论》中对中国的制度赞赏有加,他指出中国的体制比同时期的亚洲很多国家都要优秀。孟德斯鸠则是“贬华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中国的制度在孟德斯鸠看来没有明确的限制君主的法律和机构,但在伏尔泰看来,中国君主自身大都是道德高尚之士,他们都会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也就不再需要实际的制度限制了。其实,两派都是借助中国和儒家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摘编自何岩巍《儒家思想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