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明会典》载: “内阁行移, 皆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入阁办事者, 职 在批答, 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 而批答之意, 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 可谓有其实乎?”由此 可知,明朝内阁的设置( )
A、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B、剥夺了都察院的权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举一反三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当万历在公元1572年以9岁登极之日,张居正因皇太后之信托,成为皇帝的保护人。他和宫内的首席宦官有了默契,于是行使职权时具有相当的威望,有如宰相,只是没有宰相之名目。他将自己的亲信布置在内外机要之处,也将自己权势推广至朝臣之监察弹劾部门和文书教育部门,同时亲身管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张居正既有人事权,便常引用各人的升迁为饵来笼络部属,张居正以这种方法独揽国事达IO年之久,迄至1582年他刚57岁却出人意外的溘然长逝。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