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中考语文1+1》中考语文创新题演练六

 研读以下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甲】

【注释】文本竖排,选自《古诗十九首集释》。驾言迈:驶向远方;迈,远行。奄忽:倏忽,忽然。

【乙】____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①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盖人情本曲,思心至不能自已之处,徘徊度量,常作万万不然之想。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故彼弃之矣,必曰亮②不弃也;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有此不自决绝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

【注释】本文选自《采菽堂古诗选》,清代陈祚明著。①慊慊(qiè qiè):内心不满足的样子。②亮:同“谅”,诚信,忠诚。

【丙】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pò) ,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qì)鬼神,动天地。” ——胡应麟《诗薮》

(1)、■诵读篇■;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忽随物化”中的“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字是( )
A、得不速老 B、以能人同有之情也 C、实五言之冠 D、与以上读音都不同
(2)、根据文言词汇特征和文言语感判断,【甲】诗中,读疑问语气的两个句子是(    )
A、四顾何茫茫 B、所遇无故物 C、焉得不速老 D、岂能长寿考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悠悠/涉/长道 B、人情/莫不/思得志 C、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D、即/能言/而言不尽
(4)、诗歌的押韵,是读来朗朗上口的重要因素。写出【甲】诗中全部的韵脚:
(5)、■解字篇■根据拼音,书写文中空缺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心动(pò)     (qì)鬼神

(6)、查阅《古代汉语词典》,“言”字的主要义项如下:

①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②说的话: ~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③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④语气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那么,【甲】诗“回车驾言迈”中“言”的意思最有可能是:。(填序号)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何茫茫   野有麦场(《狼》) B、则此愁难   是亦不可以乎(《鱼我所欲也》) C、徘徊量 道不通,已失期(《陈涉世家》) D、今若决    奇山异水,天下独(《与朱元思书》)
(8)、■析句篇■“《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用现代汉语可翻译成:
(9)、试结合【乙】文中“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这句话,谈谈你对【甲】诗中画线诗句的理解。
(10)、■拟题篇■依据古代民歌汇编成书后取篇名的习惯,为【甲】诗加一个题目: 
(11)、有人为【乙】文拟了几个标题,根据全文内容,最贴切的一个标题是(    )
A、《十九首》古诗选读 B、《十九首》情不尽 C、爱恨情愁《十九首》 D、千古绝唱——《十九首》
(12)、■文风篇■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班上的同学们在读完所有诗歌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乙】【丙】两则材料来看,以下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有误?( )
A、小文:《古诗十九首》讲求语言凝练,却常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B、小丽:《古诗十九首》往往将含蓄的情思附着于某一事物之上。 C、小豆:《古诗十九首》选用的意象宏大,意境开阔,惊天动地。 D、小华:《古诗十九首》格调大多悲凉忧伤,感人至深。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