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武冈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滕子京守巴陵郡

②前人之述

暮冥冥

④至若春和

(3)、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
(4)、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5)、《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传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标题为编者所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 , 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且陶陶,乐尽天真。君子有雅兴,蕴于笔墨间,校文学社通过开展“品味文人笔下山川之灵秀”主题活动探究君子雅兴。请阅读诗文,完成任务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乙】放鹤亭记(节选)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 , 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选自苏轼《苏轼集》)

①‌《放鹤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徙知徐州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外放,此时他已外放八年。

②《酒诰》:《尚书》篇名。据《尚书康浩》序,周武王以商旧都封康叔,当地百姓皆嗜酒,所以周公以成王之命作《酒浩》以戒康叔。《抑戒》:《抑戒》是《诗大雅》中的篇名。相传为卫武公所作,以刺周厉王并自戒。其中第三章:“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荒湛于酒即过度逸乐沉湎于酒。

③刘伶、阮籍:皆西晋竹林七贤中人。皆沉醉于酒,不与世事,以全身远害。

【丙】初夏二首(其二)

范成大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