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材料:公元110年(东汉安帝永相四年),羌胡作乱,大将军邓鹭想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一带地方。虞诩认为“凉州既弃,三辅便成边塞”,建议征召凉州豪杰和州郡长官子弟到朝廷各部门做官。此建议被朝廷采纳,最终使凉州一带未脱离东汉政府版图。
公元115年(东汉安帝元初二年),虞诩被任命为武都(今甘肃东南)郡太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增灶计打败羌兵。任上,招抚流亡,赈济灾民,大力发展生产,开通水路,治郡三年,“人足家给,一郡遂安”。
公元126年,出任司隶校尉,上任数月,虞诩弹劾了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使他们丢掉鸟纱。虞诩多次请求查处中常侍张防,历经曲折,最终将张防流放。虞诩一生“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威,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摘编自刘荣生《一代人杰虞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