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 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一一《共同纲领》

材料二:不管怎样,朝鲜战争爆发……在朝鲜入侵韩国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 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一一美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三: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 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 开始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二中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材料三中的“我”是谁?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中美两国首脑进行多次会晤,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重要的积极成 果。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史上一个重要会议的召开,往往会改变一段历史的发展进程、会成就一番丰功伟绩、也许还会……
【抗争之会】
材料一: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中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之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1)条约中提出的机会均等原则对中国有何影响?
【臭名昭著之会】
材料二: “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 ……自1938年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2)根据材料说说这是什么会议?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团结之会】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英中苏等26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宣言。《宣言》指出:“(一)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3)本次会议之后,建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来共同抵御法西斯的侵略?
【建交之会】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中美两国政府于2月27召开会议并签署《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并于28日发表。
(4)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发动了一场什么战争企图把新生的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当中?1972年中美在上海召开会议并签署《联合公报》又有何意义?

2017年,中国外交迎来了《中美联合公报》发表4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是中美签署《上海公报》、重新恢复交往45周年。45年前,美国总统访华实现“破冰之旅”,“那一周改变了世界”。中美两国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是《上海公报》,为中美交往与合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习近平解读中美两国的最大公约数》

材料二:…… 谈判公报,在北京没最后谈成,总理送美国总统去上海,在上海继续谈。……总理以他的聪明才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谈成了《上海公报》。……如美国人所评价的:“假若没有他,中国不可能如此顺利地与美国官方和公众建立友好关系”,“《上海公报》将仍然是外交措辞最好的第一流文件”。

——改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多年以来,许多友好国家一直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中合法权利进行不懈的努力,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这一历史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1971.10.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物资与装备”,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301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且这一措施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严重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共14类106项)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摘编自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2018年4月4日)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