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②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③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④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②到底怎样才能平息交通事故这场灾难呢?

    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端计算机等部件组成,既能自动监测人流和车流,智能调控通禁行时间,又整合了语音播报、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社会宣传等多种新功能。同时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如闸机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机身,既减小了体积,又节约了空间。另外,闸门部分采用圆形无锐角不锈钢材料,当行人与设备发生肢体碰撞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尤其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等路口路段。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项技术将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很大的便利,让他们不再为孩子们过马路而操心。当绿灯亮起时,闸门将打开,行人可以安全通行。

    ⑤若有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抓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在同一时间显示在路口显示屏上,证据资料将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并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⑥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使“红灯停,绿灯行”得以贯彻实施。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的语音会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即将亮起时,语音会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会用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而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自动关闭,将行人强行阻隔于闸门之外,避免行人闯红灯,过往车辆也能更快速地通过,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既减少了拥堵,又有效保证了行人安全。

    ⑦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红灯亮起时,人行道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将延迟5~__秒,保证还未通过出行的行人能够及时通过。

    ⑧你也不用担心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会在雨雪天会罢工,该设备采用防水、防电技术,雨天也能正常工作。当发生水浸、断电或其他故障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行人正常通行。

    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还将承担起“红马甲”的工作,这可以大幅度减轻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它不仅对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因拥堵造成的雾霾也起到一定作用。

    ⑩有人总结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法规处罚不够重;二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汽车公德教育。也许“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可以摆脱以上不足,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

(选自2017年第5期《知识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老孔爷爷

①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现如今,这饺子再也不是稀罕物,但小时候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母亲哪天要包饺子了会提前告诉我们,我和哥哥便跑到村委会的院子里,找住在那里的老孔爷爷要叉子。

②老孔爷爷个子不高,驼背,要是脑门儿再大些,就活脱脱是年画上的一个老寿星。村里的孩子都喜欢他。他会制作木偶玩具,还会用木头或竹片做小叉子。馋娃都是急性子,多日不见饺子,未等饺子出锅,已先在炉火旁端碗候着了。等饺子一出锅,用叉子一叉热饺子,放入冷水或醋里一泡,热气就减少了很多;不会用筷子的孩子,吃饺子时叉子、勺子并用,省去了大人许多麻烦。

③只要哪家的孩子去向老孔爷爷要叉子,就是哪家要包饺子了。我和哥哥每次跑去要叉子时,母亲都会叮咛:告诉你老孔爷爷,中午包饺子,让他和你二婶说别送饭了。老孔爷爷和二婶不是一家子,我那时候小,不明白为何二婶天天给老孔爷爷送饭。但只要我们家包饺子,会给老孔爷爷送去一碗。

④有段时间,哥哥生病住院,让本来条件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别说吃饺子了,有煎饼、咸菜吃就不错了。我去老孔爷爷那里,也不再要叉子,而是静静地看他雕刻木偶。那些木偶被雕刻好,涂上颜色,固定在细木棍上后,手脚还能活动。孩子们大多喜欢孙悟空木偶,做好一个抢一个,但老孔爷爷好几天才做好一个孙悟空;不管有多少孩子排队等着,他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唐僧师徒四个挨个儿做。为了早日拿到孙悟空,大家只好天天去等。

⑤有一天,老孔爷爷见孩子们都四散走开,便领我去屋子里,从壁橱里取出半碗饺子递给我说:“吃吧,那半碗留给你哥。”

⑥自从吃了这半碗饺子,我每天再去时,心里开始惦记老孔爷爷家的壁橱,盼着老孔爷爷再变出半碗饺子来。

⑦那是冬天的一个清晨,父亲一早出门,回来后听他对母亲讲:“孔大爷不行了,这几天他一直咳嗽,喉咙里有痰,可能夜里想起来吐痰,一头栽地上了……”

⑧听母亲说,老孔爷爷是大爷爷家的长工,一辈子在大爷爷家干活,没娶媳妇。因为他为人忠厚,老了以后,村里把他留下,让他享受五保户待遇,还让二婶专门给他做饭。老孔爷爷是个好人,虽然哪家包饺子都给他送一碗,但他很少自己吃,大部分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吃了。

⑨老孔爷爷去世后,大家从他床底下翻出来一箱子木偶玩具,孙悟空占了大半,村里的孩子每人分了一个。孩子们都疑惑:他有那么多孙悟空,咋说做不出来,让我们天天去排队等呢?

⑩长大后,我才明白了老孔爷爷当年的心思。

(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铁空调通风的“秘密

姚丁杨

①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下隧道中运行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为了保持舒适的乘车环境,需要车内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和清洁度,地铁空调及其通风系统不可或缺。众所周知,地下环境通风不畅,而整列地铁空调的功率是巨大的,这就需要设计出良好的空调通风系统。地铁空调通风系统一般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和屏蔽门式系统。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高明的设计。

②开式系统是应用机械或活塞效应的方法使地铁内部与外界交换空气的通风系统,这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低于25℃且运量较少的地铁系统。

③首先讲讲活塞效应通风,当列车的正面与隧道断面面积之比(称为阻塞比)大于0.1时,由于列车在隧道中高速行驶,如同活塞作用,列车正面的空气受压,形成正压,列车后面的空气稀薄,形成负压,由此便产生空气流动。利用这种原理通风,则称之为“活塞效应通风”。活塞风量的大小与列车在隧道内的阻塞比、列车行驶速度、列车行驶空气阻力系数、空气流经隧道的阻力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整个地铁系统建设之前,便要做好相应的设计计算。为了排放地铁隧道内地铁空调产生的废热空气,同时引入外界的冷却空气,还需要在隧道上设计活塞风井,因此对于全部应用活塞风来冷却隧道的系统来说,还应计算活塞风井的间距、断面尺寸等参数,使有效换气量达到设计要求。然而,设置大量活塞风井对大多数城市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全活塞通风系统”只应用于早期地铁,现今建设的地铁多设置活塞通风与机械通风的联合系统。

④ 那什么是机械通风呢?当活塞通风不能满足地铁除余热与余湿的要求时,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就是利用通风机的运转给空气提供能量,造成通风压力,使地面空气不断地进入地下并沿着预定的线路流动,同时再将废热空气排出地下的通风方法。根据地铁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师会在车站与区间隧道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车站通风一般为横向的送排风系统,区间隧道通风一般为纵向的送排风系统。当区间隧道较长时,区间隧道中部还会设中间风井。对于当地气温不高、运量不大的地铁系统,可设置车站与区间连通的纵向通风系统。总之,具体的设计都要通过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⑤以上两种通风方式都属于开式系统的一部分,地铁的闭式通风系统又是什么样的呢?顾名思义,闭式系统就是指地铁内部基本上与外界大气隔断,仅供给满足乘客所需的新鲜空气量的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多用于当地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高于25℃且运量较大的地铁系统。采用闭式系统的地铁车站一般都有大负荷空调来制造新鲜的冷风,区间隧道的冷却则是借助于列车运行的“活塞效应”携带一部分车站空调冷风来实现的。

⑥最后一种是屏蔽门式系统。屏蔽门式系统是在车站的站台与行车隧道间安装屏蔽门,将两者分隔开,其中车站安装空调系统来实现通风,隧道则采用机械通风、活塞通风或两者兼用。若隧道的通风系统不能将区间隧道的温度控制在允许值以内时,则需要采用其他有效的降温方法。安装屏蔽门的最大作用,就是使车站成为单一的建筑物,使它不受区间隧道行车时活塞风的影响,这就大大降低了车站空调的冷负荷。据计算采用屏蔽门式系统的车站空调冷负荷仅为闭式系统的22%~28%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小小的一扇门,却能产生巨大效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