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外国诗两首练习题
蝈蝈与蟋蟀
大地富诗意,绵绵无尽期;
日炎鸟倦鸣,林荫且歇息。
竹篱绕绿茵,芳草新刈齐;
其中忽有声,绕篱悠悠起——
原是蝈蝈歌,欢乐渠为首;
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
享之不能尽,歌来不知愁;
偶然有倦意,野草丛中休。
大地富诗意,绵绵永不息:
冬夜洵凄清,霜天多岑寂,
此时有灶炉,火焰暖人心。
蟋蟀乘雅兴,引吭吐妙音;
主人嗒然坐,似眠又似醒,
莫非蝈蝈歌,来自远山青。
(孟光裕译,孙梁校)
夏景:
冬景:
新月
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今天读诗歌《树》,初读诗歌,觉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实是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①{#blank#}1{#/blank#},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的写诗的背景:1939艾青到湖南任教,感受到长期奴化的人们都为自己活,彼此没有联系,而诗人知道有些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有力量的。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②{#blank#}2{#/blank#}。
附:
树
一棵树,一棵树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它们的根伸长着
风与空气 在看不见的深处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对比 ②意象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1932年2月3日 苏伊士河上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