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马说(单选)
年轻人总要靠梦想来滋养,鲁迅也是如此。他立志学医,在日本仙台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 )没有丢弃梦想,( )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 ),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 )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执着的追寻下去,终于成为了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① , 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与陈伯之书(节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① , 感生平于畴日② , 抚弦登陴③ , 岂不怆悢④!所以廉公之思赵将⑤ , 吴子之泣西河⑥ , 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⑦ , 自求多福。
【注】①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见故国之旗鼓”。②畴日:昔日。③抚弦登陴:拿着弓箭登上城墙。弦,弓弦;陴,城墙上的女墙。④怆悢(liàng):悲伤。⑤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是赵将,后来被迫奔魏,但仍思复用于赵。⑥吴子之泣西河:吴起治于西河,因为魏武侯听信谗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吴起望西河而泣下。⑦规:打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