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全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通过今昔对比,把人类破坏环境而引发的悲剧触目惊心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强烈的呼声警示世人,呼唤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C、《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D、“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句话独句成段,有痛惜,也有谴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人间草绿

王本道

①“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四十多年前我在乡村插队,与青青芳草亲密接触,视野所及,一片茂盛。劳动休息时躺在草地上,混杂着泥土味道的青草气息沁人心脾,那味道我至今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只能说是一种专用的味道,让我身心感到踏实清爽。

③对于人间草木,大多数人会将目光投向花与树,关注一朵花的含苞与绽放,留意一棵树何时发芽抽青,很少有人去问津一株小草。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草儿从刚刚被融雪洗出嫩嫩的鹅黄,便开始了自己的生长周期。先是长出几枚纤细的叶片,继而在叶片中间钻出一棵嫩茎,很快嫩茎的枝头就长出几棵米粒大的蓓蕾,接着便会绽出细小的花瓣来。这些“草花”,颜色各异,大小不等,密密匝匝,依附着几片绿叶,虽不妖娆,却茁壮挺拔;虽孤寂淡然,却凭着一种自信,在山野田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而一朵花,即便是有名的花,从含苞到绽放,姹紫嫣红,让人赏心悦目,可是花期一过,便旋即回归“草”的形象。而对这些“花草”,依然要栽在精美的花盆里,浇水,施肥,剪枝,精心养护,稍有懈怠就枯萎死去,永不复生。

④相对于一棵小草,树无疑就是伟岸、挺拔的。树的寿命很长,一棵树常可以活过上百年乃至几千年,似乎是草的成千上万倍。但草的寿命该怎样计算?岁岁枯荣的“枯”,应该是在严冬时休眠而已,每当春风一起,又是一片欣欣向荣。而时空年复一年无穷匮也,树与草的寿命孰长孰短呢?凡是有树的地方,周围总是有一片茵茵绿草陪伴装点着,在庄严的大树下,一棵棵小草不卑微,不羞愧,丝毫不自惭形秽,反倒坚忍从容,宁静安然,面对着树与草,我突发奇想,如果世间只有树而没有草,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一棵棵的树如同木桩似的插在黑土地里,突兀、孤独,树下空空如也,了无生气。

⑤转眼就是春天,“天涯何处无芳草”。随着气温日渐回升,春草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地挥洒它绿色的畅想。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微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经天纬地的绿色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7日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漫步

       我们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厚厚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寂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大树小树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来是墙壁篱笆的地方,形状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它们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跃,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了,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星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院子里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獭所留下的脚迹犹新。这使我们想起:即使在冬夜最静寂的时候,自然界的生物没有一个钟头不在活动,它们还在雪上留下痕迹。把院门打开,脚步轻快,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农舍窗上虽然积雪很多,但是屋里的农夫已经早把蜡烛点起,烛光孤寂地照射出来,像一颗暗淡的星。树际和雪堆之间,炊烟也是一处一处地从烟囱里往上飞升。

       太阳最后总算从远处的林间上升,阳光照处,空中的冰霜都融化,隐隐之中似乎有铙钹伴奏,铙钹每响一次,阳光的威力逐渐增加;时间很快从黎明变成早晨,早晨也愈来愈老,很快地把西面远处的山头,镀上一层金色。我们匆匆地踏着粉状的干雪前进,因为思想感情更为激动,内心发出一种热力,天气也好像变得像十月小阳春似的温暖。假如我们能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我们也许就无需畏惧寒暑之侵,我们将同草木走兽一样,认大自然是我们的保姆和良友,她是永远照顾着我们的。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特别显得纯洁,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残干枯木,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杆,秋天的落叶,现在被大雪掩盖,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手巾。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都一扫而空,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都无法抵御;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淳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骨气的表现,它们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空气经过洗涤,呼吸进去特别有劲。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希望朔风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吹彻我们的身体,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④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⑤“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⑥“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⑦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⑧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⑨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⑩“人都到哪里去了!”

    ⑪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⑫“读书!”

    ⑬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⑭“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⑮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⑯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⑥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⑦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⑧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小学生活

邢小群

    我的小学生活,没有大书包,没有做不完的功课,没有家长检查作业还得签字。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们都是工作狂,工作狂们很少理会孩子们的存在。在我们家,姐姐给妹妹开家长会成为惯例。

    小学期间,在我眼里,老师们绞尽脑汁减少课时和作业,而考试的平均成绩又不能掉下来。记得我们北京和平街一小的王钰德老师教我们算术,当堂讲课,当堂练习,放学没作业。学习较好的同学,考试成绩依然在98、99、100分。老师很得意,说为他争了气。当然,多数情况是上午上课,下午或参加课外活动,或在家庭学习小组做作业。我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的合唱团。在合唱团,我学会了一般同学不会唱的歌曲,学会了与同学分高、中、低三部合唱,我是中音。合唱团在节日或比赛前排练、活动多,平时,我还是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我们的小组,由三四个住得很近的同学组成,共同到一个同学家里做作业,然后在一块玩。

    学校要求作业不能多,下午的时光,我们总是到处疯跑。今天一阵风,兴起养兔子,每个同学的家里都养两只兔子,下午做完作业,我们就去给兔子割草;明天又一阵风,捞蝌蚪,就都拿上小瓶子和自己用口罩做的小笊篱……那时,真是“我们的田野”,学校和住宅楼方圆一两里内外还有庄稼地,到处有小水渠。记得看过一篇散文,说现在的小孩子,不知道蚯蚓、青蛙、蚂蚱、蜻蜓是什么样子。我们小时候虽然在城市生长,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缺。

    有时,一个同学出主意:咱们捡碎玻璃、铁丝卖钱!一呼百应,又到那些新建的楼房旁边,寻找碎玻璃、烂铁丝。每次行动,都能有收获。家里给的零花钱太少,记得四年级以前,我家的规定始终是一个月给五角钱。我们卖碎玻璃、铁丝,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买铅笔、橡皮等文具就大方多了;小人书买不起,就在地摊一分钱一本儿地看;糖果舍不得买,就买酸枣面儿,三分钱一小包,能吃好半天。我们跳皮筋,跳格子,掷沙包,玩羊拐和猪拐;每星期六晚到附近的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操场上看不要钱的电影,多少津津乐道的好玩内容!平日里汗渍渍、一身土、头发乱乱地跑回家,脸上肯定是放着红光。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的感觉仍是快活无比!

    如今的小孩子似乎出了家门就险象环生,而我们,家庭外面的天地才是童年的乐园。我们那一代人,没有奥数班什么的,有条件的,可考少年宫学习文艺和体育。但少年宫太少了,我们家在朝阳区和平里一带,没听说谁还经常去少年宫。

    当然,上小学时,也有让人不解和恼怒的事。那时,每张双人课桌总是学习较好的与学习较差的同学结对子。我的同桌是个男生,平时总穿一双比他的脚大上半寸的鞋子,冬天也很少穿袜子;衣服很脏,或没了扣子或是哪儿开了口。那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他家境不好,心想他可能没有妈妈,没人给他洗给他缝。他考试经常不及格。宣读成绩时,老师总是当众训他,动手把他推来搡去。有一次这个男同学算术得了三十几分,班主任张老师在课堂上用拳头朝他身上就是一下,他嚎啕大哭,我也在下面流泪。这个同学只是学习不好,但为人老实,对我很友善,不像班上其他男同学为找乐子,欺负女生。我心里很反感打他的班主任,觉得她欺软怕硬,对干部子弟和贫民子弟的态度截然不同,尽管她对我很好。

    上小学时,我经常和男同学打架,有人向我身上扔石头,我就扑上去一顿撕扯。更多的时候是帮助被欺负的弱女生。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孩子上小学的事情。我儿子性格比较温和,班里淘气好动的孩子总故意挑逗他。比如上课时,后面的同学拿尺子捅他,他一回头,老师就批评他,让肇事的孩子很自得;他放学回家,几个孩子围上来抢他的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倒出来,洒一地,然后一轰而散地跑掉。一次得逞,总认为可以继续。我深感公正对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多么重要!

    曾经教孩子奋力反击,我的逻辑是,即使打不过人家,也不要让他觉得你好欺负。但儿不如母啊,还是下不了手,不知道如何反击。我就到我执教大学的体育系找了一个学生,让他教我儿子几手防身本事。不久,儿子因防御得胜,班里欺负他的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又想到威廉·戈尔登的小说《蝇王》,那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幻想小说,试图说明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有恃强凌弱的本能,也有群体行为中的丛林法则。对待小学生,如何不让强者凌弱,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需要有现代科学的教育素质。可惜过去的教师,懂得很少。

    有一次班主任让我到我的同桌家催交学杂费。他们一家几口住在一室无厅的单元房里,厨房和厕所除外,住人的房间一半是用木板搭的床,看样子一家人都睡在这张床上。屋里没有一般人家常用的箱子和桌椅。同学的妈妈脸很黄很瘦,一副卧床很久的样子。她有气无力地对我说:“等他爸爸回来,就去交学费。”那时我们的学杂费一年五元钱。同学的父亲是拉平板车的,收入供一家人生活。

    青少年时期,大家的智力能有多少差距?

    学习好坏,和家庭的影响关系很大。我的同桌,上课时还不知道在想什么,他哪有心情听课和做好作业?

    我对小学生活的体会是,平时家长不要多管什么成绩,让其自由地阅读,多给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的智能放松发展,会进步飞快。那时,对外界事物特别好奇,什么都想知道,记忆又超常之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要想知道,没有学不会听不懂的。压制或限制都是对孩子智能的扼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