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我的叔叔于勒

口语交际范例

青春的颂歌,写一则出场介绍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好处是而易见: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单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卫生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以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融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材料二)全国人民都在讨论高考,而上海人却在苦学垃圾分类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海即将成为全国首个立法强制公民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生效。上海人丢垃圾必须要进行分类,个人混合投放垃圾罚款200元,单位混合装运垃圾罚款5万元。

    也许有人会问:不就四类嘛?简单。不要太自信吆,出个简单的问题考考你:如果你手头有一杯奶茶没喝完,该如何丢弃呢?

    懵了没?告诉你正确答案吧:奶茶和里面的珍珠属于湿垃圾,奶茶杯属于干垃圾,奶茶盖属于可回收垃圾,记得拆开后分门别类,若嫌麻烦,可以选择不喝奶茶,还能顺便减肥。

    有些知识,不止是麻烦,还很生僻,例如:核桃壳属于干垃圾,花生壳属于湿垃圾……赶紧记下来,别以为这只是上海的事。

    毫不夸张地说,当下全上海都在苦学垃圾分类知识,现在打开一个上海人的手机,搜索记录、朋友图,几乎都是垃圾分类的科普文章。为了怕大家弄错,在法规生效之前,政府安排了清洁阿姨守在垃圾桶前面。据说现在上海人每天都要接受一次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材料三)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特点:

    (一)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二)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三)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四)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学习与探究

今年1月初,云南“小野生菌”、广西“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备受网络关注,持续爆火的哈尔滨与“小”字辈的研学团队在这个冬季碰撞出了簇簇火花,同时也给文旅融合创新、低年龄段儿童研学旅行、文化传承发展等领域带来诸多思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7~8题。

材料一

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是以参观旅行的方式求知、治学。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堪称世界研学旅行的先师和典范;徐霞客在游历中学习研究写下了《徐霞客游记》;网红“蓝天学长”游历云南写下了《有一种叫云南的旅行生活》……

材料二

目前,中小学研学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研学没有明确的研学主题和活动目标;另外,研学的目的是将教育融入旅行中,但是部分研学因为没有合理规划,出现“不研”更“无学”的现象,研学变成了单纯的旅行。

材料三

下面是学校规划的几条研学路线:

线路一:西双版纳研学线路——适合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孩子们,可以从景迈山开始,寻找动植物,感受滇西生物多样性的自然魅力。

线路二:滇中研学线路——这条线路涵盖了昆明、楚雄等地。游览石林景区,了解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等奇特地质特征,接着前往楚雄禄丰世界恐龙谷穿越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

线路三:市区周边研学线路——主要是嵩明兰茂纪念馆、呈贡云南白药生产基地,可以了解云南本土古今医学医药业的发展。

线路四:昆明市区研学线路——包括翠湖、云南陆军讲武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地。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增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