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科举制的创立01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请回答: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一一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衩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殼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