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
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 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 )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是谁?
请写出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医药学家至少两位。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钱穆《国史大纲》
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的贡献?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和他有关的教学名言,至少写一句。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 |
材料来源 | 引文内容 |
《论语·子路》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孟子·离娄上》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周易》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文明绵延传承。内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疆域和众多人口,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外在条件。持续沿用的汉字以其广泛适用性、文化附加功能、高度组词能力、形音义一体功能、文化固化功能等,是中华文化持久传承的坚固载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水乳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为文化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多层次的教化体系,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保障机制。独特的史学传统,铸就了赓续延绵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中华民族沿着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不断前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凝结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典籍,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展现了独到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丝绸、瓷器和茶叶,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往各国,成为独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摘编自人民网《讲好中国历史 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