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专项训练卷 人物篇
【政治篇】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经济篇】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思想篇】
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时期 | 概述 |
秦汉时期 | 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
隋唐时期 |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
元明清时期 |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 |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 |
经济 | 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
军事 |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材料三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 为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
二十七年 | 巡陇西、北地……治驰道 |
二十八年 |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
三十二年 | 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 |
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材料
在设立河西四郡(武成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之后西汉政府便开始向其大规模的移民,其中的主体是关东贫民,他们会得到官府贷借耕牛、农具、种子以启动农作。除耕作以外,当戍边卒减少时他们就代替戍卒守边。他们还要承担国家的田租和算赋。经过西汉政府的五次大规模移民,河西地区人口达到百万。 ——摘编自高宏《浅谈西汉甘肃农业的发展》 |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内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刘宋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 ——摘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