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凡秋耕欲深“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
A、
集体劳作
B、
男耕女织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
举一反三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给耕地合理施肥,耕翻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的季节播种,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以获得最大的收获。”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
古代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主,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水利的兴修,芍陂、都江堰、 郑国渠就是其中的代表。 其中郑国渠位于下图中的( )
①③②④
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都不得不采取授田制,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不再需要“千耦其耘”式的劳作。这一举措( )
据李悝分析,战国时期百亩地(约31.2亩)可产粟33石4斗4升(约2000千克)。当时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牛耕技术的推广③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④货币的广泛流通(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