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测试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甘英曾出使大秦 B、班超曾出使西域 C、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东南亚曾是中国的版图
举一反三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把罗马看成是西欧文明的祖先,我们就忽略了一个事实:它与东方紧密相连并在许多方面受到东方的影响。古代社会确实是我们今日社会的原始模版:充满生机,竞争进取,成熟高效,精力旺盛。一个布满了城镇的区域带,形成了一条横跨亚洲的项链。西方开始注视东方,东方开始注视西方。东西方共同增进了印度、波斯湾和红海之间的交流沟通,古丝绸之路充满了生机。——摘自【英国】彼得·弗兰科潘 著 《丝绸之路》

材料二: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京张铁路作为工业文明走进中国的象征,它的发展与变迁映射着中国百年发展的年轮。——摘录《360百科·京张铁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的两万公里的铁路,只有一半可以勉强行车;13万多公里的公路,能够通车的还不到8万公里,以致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要进口的国家”。到1957年底,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都先后建成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摘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2016年中国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习近平建议:一方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中国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国要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新闻资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