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仅始至行部①,到西河关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仅问:“儿曹③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④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饭谓别驾从事⑤,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⑥,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仅(jí)始至行部:郭仅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儿曹:儿辈。④使君:官职名,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⑤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⑥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太丘舍         ②则是无信

③及事           ④何日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3)、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请结合文段谈一谈。(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谈两点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 . 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 , 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 ,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