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延庆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
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
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首先,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
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 ① (断裂/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为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延年益寿,我国古代聪明的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砖雕,使木构件始终处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砖雕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
清代,北京紫禁城宫廷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及其东西配殿的墙面也用砖雕贴砌而成,有的贴金,辉煌耀目。
砖雕在民居中也被大量运用。经济富裕后的商人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这些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 ② 。
由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手法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留下了时代深深的文化烙印。
图3 紫禁城中的砖雕
【甲】榫卯和砖雕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乙】榫卯和砖雕首先是技术,其次是艺术。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 位置 | 运动特点 | 肌纤维特点 |
骨骼肌 |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
平滑肌 |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 不到。 |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
心肌 |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 感觉不到。 |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