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淮南市八公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①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③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④、所识穷乏者得⑤我与?乡⑥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⑦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注释:①蹴:踩踏。  ②万钟:丰厚的俸禄。  ③加:益处。  ④:奉:侍奉。  ⑤得:同“德”,感激。  ⑥乡:同“向”,先前。  ⑦已:停止。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词语。

之()  

之曰()  

往之家(

与民之(

此之失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中“”和“大丈夫之道”构成对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不问是非,投其所好的为人之道。乙文中将“”与“万钟”作对比,告诫人们不应该“”。(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强调了怎样的做人准则,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午,回答问题。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它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豫,沉静地接过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做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通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张保振写的《交友之道》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交友之道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

       ②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③人都是有不足与缺点的,朋友亦然。特别是,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接触多的人,越容易发现其不足与缺点。但自己要提高,要进步,只看朋友的不足与缺点,别人都是矮子,惟有自己高大,这如何能提高得了,进行得快?

       ④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间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

       ⑤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交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先淡后逍,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甚至头脑发热有点得意忘形而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⑥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孙膑与庞涓,他们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比他高,用则借刀杀人的心术,使孙膑被施以膑刑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甚至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⑦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等车的人

陆庆屹

①有一阵子,我每周都要坐车去天津,和司机约在花家地西里公交站见面。约好八点,我总是七点半就到了,站在人行道的槐树底下,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有时会打开手机,或者拿本口袋书打发时间。

②每天七点四十五左右,总有个虎头虎脑的小伙急匆匆地从南边赶来,大步流星冲到树下,猛然停住,像踩了急刹车一样。他的嘴像含了一块化不开的糖,圆嘟嘟的上下嘴唇幅度很大地咂吧着,一拧腰,背上的单肩包就甩到了身前。他从包里翻出烟和火机,顾盼自雄地点燃,深深吸一口,只一口,烟头至少黑了一厘米。长长地朝天吐一口,再使劲一拧腰,包又回到了背上。

③注意到他,是因为他所有动作都仿佛上紧了发条,一顿一顿的,没有任何过渡,比“汤姆”和“杰瑞”更像动画片。他抽烟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每一口都是深呼吸,眼看着烟头红了又黑下去,三四口就烧到了过滤嘴,啪一声被他弹到了花丛里。即便如此他还能让嘴巴抽出空来,默默念叨。最初我以为他在练习“疯狂英语”,但看力度和语速,又很像在模仿某位以语速见长的主持人。同时不停地左顾右盼,神色如临大敌,就像有人立在面前跟他激烈地辩论。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心,凑近听了听,却听不到一点声音。见他伸长脖子,探出脑袋,从济济的人头缝隙中打望公交车驶来的方向,我以为他很着急,但当他等的那路车闷哼着停干来时,他却只是慢悠悠地跟在潮水般的人群后面,东张西望。

④四月的一天,到约定时间了,司机还没来接,正是堵车的时间,急刹车声、喇叭声响成一片,传递着堵在路上的焦虑。

⑤头夜尚未泼完的雨,稀稀拉拉、没精打采地飘在天上,落在肩膀上,感觉不到丝毫寒意。等车的男男女女撑着伞,站台站不下了,便拥堵到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满了,就挤到人行道。没有带伞的人缩着脖子,钻着空躲在槐树下,把包举在头顶遮雨。

⑥人行道外侧,有一个卖早点的简易小卖铺,电饭煲里冒出腾腾热气。铺子前伸出两尺长的篷子,几个避雨的人挤在下边,堵住了门脸。里面传来老板的声音:“让让数,让让数,还卖东西呢。”他们象征性地闪一闪后,又站了回去。

⑦公交车远远开过来,人群一哄,挤上了站台,撑伞的手举得高高的。有的来不及收伞,急得跳脚。有的踏进了路边的积水,忍不住骂了脏话。下车的、上车的,一团乱麻。人行道一下便空了,树叶间滚下水珠,吧嗒吧嗒滴在地面的水洼中,冒出一个一个小水泡,横着漂一会儿,爆开了。马路上,车越来越缓,公交车大概被堵在后面,迟迟不来。人又聚成了群,一个接一个打着哈欠,踮着脚尖也看不到公交车的影子。时间向早高峰进发,人行道上花花绿绿的伞又高高低低地叠在一起。

⑧身边一米处站着一个女孩,不知道是因为长相还是表情,有点林黛玉的样子,穿着倒是很跟潮流。她不时拿黑屏的手机当镜子,整理额前乱发。放下手机,颦蹙远望,叹叹气,眼神又落到了地上。过一会儿,又拿起手机,对着讲了几句话,讲完眼帘又垂了下去。女孩双手握着手机垂在身前,楚楚可怜的样子很招路人的目光。她似乎并不在意他人的注目,散漫地看了看四周,目光碰到我的时候,我没有避开,她却迅速闪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朝我这边看了看。突然人潮涌动起来,车来了。女孩没有打伞,也没有用手挡着头顶,慢慢跟在人潮后面,不一会儿就被吞没进了车厢。

⑨两周后,又遇到了她。女孩不徐不疾从花家地小区里出来,突然看到我,停住了,找了隔着一段距离的地方站定,还是忧郁的表情。我想,是不是因我探看的目光使别人感到了困扰,不只是她,还有其他被我观察的人,于是我自觉走到人行道,和车站保持一段距离。

⑩后来,我和司机说:下次你再往前开一点,我在那里等你。

⑪等车的陌生人被焦虑摄走了注意力,嘈杂、慌乱互相渲染,让人身不由己地加入这出日复一日的戏剧。或许因为我知道自己等的车总会在某个时刻到达,才可以从容地以旁观者的过态站在其间。

(选自陆庆屹《四个春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番茄炒鸡蛋

王若禹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或是小厮的妆,手持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离开戏校后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的料儿”。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他去师父家学戏,两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⑤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⑥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了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哇”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

⑦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却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

⑧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放一勺糖,没味儿;放两勺糖,不甜;放三勺糖,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出来呢?”师父说。

⑨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师父怎么知道?”他想。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⑩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是曹公——欸!”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⑪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也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⑫“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