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常州市两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者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①)。我们应该下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怡情理性;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或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牛听弹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缺;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囿于某派别的传统习尚,坐井观天,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③),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孔子所说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游历过、测量过所有的世界名山。研究文学如出一辙,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1)、请在文中序号①②③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有些人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阅读的多是恶劣作品,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知得不正确,就会给精神带来危害”,与原文相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