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素质检测

现代文阅读

做一个正直的人

韩青

①阿瑟·戈森说:“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这样的平静,能制动、制乱,有了它,生活和内心就不会脱离正常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直像航线,能给人以方向;正直像灯塔,能给人以光明。

②那么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呢?

③要做正直的人,就要敢于直言。宋仁宗时期的杨士奇就以直言著称。有一次,一个叫弋谦的大理寺少卿,在上书奏事时,言辞激烈,仁宗因此有些生气,想讨好仁宗的大臣们,便趁机指责弋谦“沽名钓誉、有失大体”,并要求仁宗治罪于弋谦。就在这时,杨士奇挺身而出,对仁宗说:“弋谦是应陛下的号召陈言的,如果加罪于他,今后谁还敢说话呢?他的言辞虽然激烈,但并没有触犯什么条例,哪能因此治罪于他呢?”仁宗听他这么一说,顿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改变了对弋谦的态度,并且对他说:“卿素来清直,好好为朕办事,不要有什么疑惧!”并提升弋谦为副都御史,而且,仁宗还下了一道诏书,自责自己的过失。如果不能直言,岂不就成了逢场作戏、见风使舵、拍马溜须、阿谀奉承之人?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小人或伪君子。

④当然,这样的直言,像狂风暴雨,弄不好还会遭遇打击、葬身其中。但是,正直的人,对此没有丝毫担心或畏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直言,像和风细雨,缓缓拂面而来。作为大师级的画家,黄永玉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有些评论家对他的画作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对其画作的寓意进行了高度的阐释,认为他在创作时,心里就有了一个非常高尚的创作动机,认为其画作“诠释了生命的内涵”“传递了不屈的生活意蕴”……曾有记者就此当面向他求证,询问他在创作时是否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而他却说:“我作画就是为了开心过瘾,没有那么多的意义要讲。”这样的直言没有人为的拔高或降低,展现了本我的个性和魅力。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美名——大君子。

⑤要做正直的人,还应该做正直的事。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是个有风骨的文人。当年,孔祥熙的母亲去世,孔派人找到他,请他替其母亲写一篇歌颂功德的墓志铭。他客气地回绝:“老朽已经年迈,久不执笔写文章了,请回复孔部长,恕难从命。”来人怏怏而归。孔祥熙并不死心,再派人向他请求,并许以黄金若干两为酬劳。这次,他听说是金钱交易,顿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地说:“我虽一介寒儒,但从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请回吧!”来人只得悻悻而返。事实往往是,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那就成了他正直开始沦陷的起点。所以,正直的人,从来就懂得防微杜渐。

⑥如果说正直的言行是枝叶,那么正直的灵魂才是我们的根,没有根,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而一个正直的人,往往都是正道而行,以诚待人,其真诚不会因为你是名人或凡人而产生不同的标准,即使面对那些暂时还处在困境中或尚未出名的人们时,也会一视同仁。当年,作家姜贵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今梼杌传》,但多次被退稿。最后只好自费印刷了一部分,分送给亲朋好友,其中,他也寄了一本给名家胡适,请胡适“指正”。胡适很认真地读完之后,还写了一封信给他,就书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这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来该书再版时,胡适的这封信就成了它的代序,此书因此引起台湾各方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不少名家在收到普通作者寄来的请求“指正”的书籍后,往往都是随便翻翻,敷衍了事。胡适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有一个正直的灵魂。

⑦而一个正直的灵魂必须懂得拒绝。泰戈尔说,在鸟的翅膀上系上黄金,它就飞不起来了。一个正直的人更是如此,必须拒绝那些名利、权势、财富等身外之物,而身外之物往往属于欲望的内容,这个内容丰富了,正直的内容自然就匮乏乃至消失殆尽。

⑧“直”字时刻记心间,做人就有了底气和靠山。

(选自“人民论坛”)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表达的观点是“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B、做一个正直的人就要敢于直言,要做正直的事,还要懂得拒绝别人的求助。 C、第④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承接上文,引出观点;接着举了黄永玉的例子;最后作出总结:“这样的直言没有人为的拔高或降低,展现了本我的个性和魅力。” D、最后一段的内涵是:正直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他就不会顾及他人的评价和猜忌,就敢于直言,会做正直的事,懂得拒绝那些名利、权势、财富等身外之物。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谈谈你对文中第⑤段画线句“事实往往是,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那就成了他正直开始沦陷的起点”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来讲讲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先说什么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IQ(智商)。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IQ。那什么才是重要的?

    第一,时间的付出。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清华大学生物系系主任老蒲这样教导学生:“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并且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以及你真正去查阅和实验相关文献的时间。如果你不能做到,就离开实验室。”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时间,就一定不会成功。

    第二,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说他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有一天我们开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他开始写公式,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一步步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当时我们都震惊了。后来,我在他写出的公式里面发现了三处错误,但我不敢提,再一想,那的确是错的,我哆哆嗦嗦地举起手,指出了一处错误。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但是我们的导师说:“我觉得你讲得不错。”这段公然鼓起勇气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学术错误的经历,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你要时刻记住,你认为自己行,那你就一定可以。最后,我祝愿大家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节选自清华副校长施一公《致研究生的演讲》,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实践中磨砺成“真金”

①曾经,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回乡当村官,有村民说她是下来“镀金”的。于是,她 暗下决心:“为了赢得村民们信任,我应该好好干给他们看看。”经过几年时间,她不但扎 下了根,还练就了过硬本领,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村民转变了对她的看法,称 资她在实践中磨砺成了“真金”。

②事实上,那些立身靠本事、取胜靠实绩的人,从来都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拒绝形式主义,凭借真学问、真才干、真本领、真成绩把自己熔炼成真金,方能真正赢得认可和信赖。

③有“想为”之境界。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共责。是真金,则有想干事的强烈愿 望,有“一日无为、三日邓安”的高度自觉。比如,沈浩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第一届 干满3年,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这时他完全可以载誉而归。但当村民按手印挽留时, 他又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对共产党人而言,为了人民的事业可以舍弃一切。

④有“敢为”之担当。是真全,就能勇于担当,不惧怕风险、不回避矛盾、不计较得失, 敢接设手山芋,敢钻矛盾窝,  当年,兰考遐到严重自然灾害,派谁去当县委书记?一位对 焦裕禄深为了解的领导说,派焦裕禄去,理由是"他不怕死,危险关头敢于往前冲",焦裕禄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带领兰考人民打了翻身仗。 

⑤有“勤为”之作风。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党员、干部"勤为"是百姓之福,也是 检验真全的关键。谷文昌为治理风沙和旱涝,走上一个个山头,试种了多种固沙植物,最后选择木麻黄绿化了东山全岛;杨善洲退休后不愿享清福,而是卷起铺益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 一 干就是22年 … … 他们对群众的安危冷吸、幸福安床“时时放心不下”,以自己的 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⑥有“吾为”之能力。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肩负人民重托的干部,仅有一 技之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与职位、责任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焦裕禄、谷文昌…… 他们都以“善为”的实绩,改变了当地的发展面貌,增进了群众的福祉。

⑦真金还是镀金,群众心中有杆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群众 评判为镜,想为、敢为、勤为、苔为,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在实干中提升能力素养,真正 把自己锻造为成色十足的真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