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 , 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摘编自《“天问一号”本领强),<光明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 ,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4月12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海外对此纷纷予以祝贺、赞叹。 B、“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需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先行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3)、材料二这个句子中加点的“左右”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

(4)、为什么说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小田鼠

赵兰振

    ①日子像一层层尘灰,掩埋了许多往事,但那只不大的小田鼠,却一直活跃在灰尘之上,从没有被埋没过。

②七八岁时,我和伙伴去田里捡秋漏儿,在一处被人刨过的土坑里看见一只小田鼠。它身子缩成一团时,就像一枚法国梧桐的球果;冷风吹开它短短的细毛,吹出一朵朵细细小小的漩涡,它外层的毛色黄灰,而里层则有点发白。握着它时,能觉出它在颤抖。它实在是太害怕了。

    ③我们一点儿伤害它的心思也没有,相反,把它当成了宝贝。我激动得不得了,急于想让人知道我的重大发现,憋粗脖子大吵大嚷。呼啦一声,伙伴们包围了小土坑,一双双滴滴溜溜的眼睛盯住了小田鼠。它愈加害怕,哧溜一下,从一双双腿脚组成的栅栏里窜了出去。我们呼呼哧哧,大呼小叫,围追堵截。小田鼠最终被严严实实盖在了我的翻转的鞋窝里。我一只手按住它,又怕它再跑掉,又怕按痛了它。光着一只脚的我一点点地移开鞋帮,还好,小田鼠已经丧失希望,缩在那里咻咻的喘气,一副听天由命的无奈模样。

    ④这下我可找着事儿干了。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我好不容易才解开篮系子,是一截麻绳,又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拴住小田鼠的后腿。我把小田鼠吊在篮臂上,此后一整个下午我的心就和这只小田鼠一同悬系在那截细麻绳上,一会儿怕磕碰了它,一会儿怕勒痛了它,一会儿又怕绳子松了它会哧溜跑掉。捡秋漏儿的事反而一无所获。

    ⑤回到我家的小土院,我茫然起来,不知该怎样安置这只小田鼠。我从来没有养过田鼠,似乎也没有见过别人养过。我不想向大人求教,我甚至都不想让他们知道我要养小田鼠,我想秘密地做我的事情。

    ⑥在院子里站了一刻,很快我就有了办法——田鼠的洞不都是打在土里吗,土里才是它的家,在土里它才安心。也才能听从我的调养。我把它拴牢在树上。然后在树根旁挖一个洞,让它藏卧里头,让它把洞当成自己的家。养上半个月我就能养熟,小动物都是通人性的。之后我就能牵它出去——牵一只小鼠遛遛,多么神气!我还可以撒开它,撒开它也不会跑掉,让它陪着我玩,就像我曾经喂熟的小雀一样。当我在田野里逛逛时,一只小田鼠兴冲冲地给我领路,服服帖帖地听从我的使唤……我的天,那该是一种什么样舒坦的感觉!

    ⑦说干就干,我在院角落里的一株椿树旁挖了起来。那株树不算太粗,能很容易地把绳子拴上去。树旁的地面也高,干干爽爽的,一定是小田鼠喜欢呆的地方。我把土块揉得蓬蓬松松的,就像被子一样柔软舒服。然后我“请君入瓮”——把小田鼠放在里头。我知道它肯定喜欢这个新家,这里肯定适合它的。

    ⑧第二天早晨一睁开眼,我从床上一跃而起,直奔院角落里的椿树。拴在椿树上的麻绳犹在,可小田鼠却不知了去向!我怀疑它是藏在土坑底,可一把一把清空土坑,连一根鼠毛也没有找到。也不能是猫请走了小田鼠,因为我家没养猫。最后我确信是小田鼠自己咬断绳子跑掉了。催开我绚烂想象之花的我的小田鼠真的跑掉了,我拉着那根残绳,有种被遗弃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突然间想哭。

    ⑨小田鼠攫住了我的心,我为小田鼠牵肠挂肚:村子太大了,我家又在村子的中央,离田野太远,中间隔着无数的房屋,还有两三口大池塘,还有村子周围的一圈护村沟,宽得就像河流……我怕它溺水,我怕它被村子里的老鼠围攻,怕它山高水长,又不能明着行路,压根就摸不到田野里去……不止一次,我为我的小田鼠伤心,悄悄地流泪。

    ⑩直至今日,不止一次,当那些生活中不多的快乐像花朵一样在某一天悄然开放时,我都会梦见我的小田鼠。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不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中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过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子、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候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珠矿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嵋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祈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意,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记叙文阅读二

忏悔的水冬瓜梨

①父亲打来电话,说村里的拐叔死了,要我回去参加他的葬礼。我二话没说,请了假,急匆匆从千里之外往回赶。

②拐叔是村里的老光棍,个子不高,瘸着一条腿。小时候,拐叔对我们很好。想起拐叔,自然就想起了他家那棵水冬瓜梨树,那是村里唯一的一棵。

③农历的七月,正是田里稻谷开始成熟,地里苞谷可以收割的季节,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懒虫没完没了地叫唤。中午时分,我约了小伙伴悄悄来到拐叔家的水冬瓜梨树下,准备偷梨子,因为这时候,拐叔正在睡午觉。水冬瓜梨,又叫“半斤梨”,梨树不高,成熟得早,果实椭圆,柔软多汁,香甜可口。此时,那青中透黄的梨子悬挂在树枝上,十分诱人。

  ④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农村人连饭都吃不饱。每年从生产队分回的谷子和玉米,到这个季节就已经吃光了。为了吃饱,我们偷过生产队的红苕,偷过生产队的玉米,偷过生产队的甘蔗和黄瓜。你说现在看到拐叔家的梨子熟了,我们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子,能不动心吗?

  ⑤我脱下胶鞋,往手心里吐了些唾沫,“嗖嗖”爬上梨树,摘下一个梨子,咬了一口,蜜甜蜜甜的梨汁涌了出来,甜透心灵。“给我一个”,方娃叫了起来,我摘下一个,扔了下去,方娃从脚边捡起,连泥巴也没擦,就送进嘴里。“我要一个”,老四也叫了起来,我将还没吃完的半边梨子衔在嘴里,又摘下一个,扔了下去。“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我也要尝尝”,下面的小伙伴一个又一个嚷了起来。听到他们的嚷闹声,我摘下一个个梨子,扔到他们面前,那模样神气极了,仿佛电影里开仓放粮的英雄好汉,把粮食一袋一袋地发放给穷人,忘了自己也是一个“贼”,并不是水冬瓜梨树的主人。岂料一会儿他们就不再满足于嘴里有梨子吃,而是要将梨子揣进兜里带走。这样一个一个地发放不是办法,我干脆双手抱着梨树,使劲摇了起来。梨树被我一摇,树枝哗哗响,梨子簌簌掉,满地都是水冬瓜梨在滚动。我正得意间,忽听“哇”的一声,方娃大哭起来,原来他只顾埋头捡梨子,忘了注意上边,掉下的梨子正好砸在他的头上。于是大家赶紧给他看看砸破头皮没有,劝他不要哭了。

  ⑥“你们这群小毛贼,简直太不像话了,大白天的敢来偷梨,老子不打死你们才怪!”一个炸雷似的声音忽然在身后响起,大家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拐叔来到了我们身后,举起手里的木棍劈头盖脸地打来,放哨的贵贵早已加入到捡梨的行列中,忘了自己的职责。

  ⑦一见拐叔来了,大家“哄”的一声四下逃去。老四跑慢了一步,被拐叔一棍子打在屁股上,玲玲跑得鞋都掉了一只。拐叔瘸着一条腿刚要去追,忽然想到了树上还有人,于是转过身子。我吓得一只衣角还挂在树枝上,就赶紧抱着梨树往下滑,脚还没落地,衣服被剐开了一条大口子。不就摘你几个梨子,犯得着这么凶吗?也许是衣服被剐烂了正没地方出气,也许是害怕拐叔的木棍打痛屁股,也许是想起父母也曾经给他送过好吃的东西,当拐叔举起木棍向我打来的时候,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抓住他的木棍,使劲一拖,拐叔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当我正想武松打虎似的给他几拳头时,拐叔一下小孩似的大哭起来:“你们吃就不说了,为啥摇得满地都是嘛?”大人也会哭鼻子?我一愣,赶紧一溜烟跑了。

  ⑧我知道我的祸闯大了,那天不敢回家。晚上父母提着马灯在一个山洞里找到我,把我领了回去。母亲用热水给我洗脸,烫脚,父亲要我以后出去玩注意点,别把衣服撕烂了,那是要花钱买的。母亲拿起我脱下的衣服,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躺在床上,我忽然想:父母为啥不责备我偷梨、打拐叔的事呢?难道拐叔没来告状?

  ⑨第二年梨子熟了的时候,拐叔背着一背篼水冬瓜梨来到我们这些有小孩的家里,每家送了不少,这倒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从此再没去偷过他家在梨子了。后来上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晃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回到家乡的时候拐叔还没下葬,村里的人都来帮忙料理后事,父亲是支客师,正指挥村里人做这做那。拐叔活了八十多岁,无儿无女,父亲要我披麻戴孝地去为他端灵当孝子,我不知父亲何意,但想起拐叔小时候对我们的好,同意下来。下葬回来,父亲把我叫到堂屋,拿出一袋水冬瓜梨,说是拐叔临走前嘱咐留给我的。我以为拐叔还记着我们去偷他家梨子的事情,脸一下红了起来。不料父亲问我,你知道拐叔的腿是怎样瘸的吗?父亲说那是小时候你母亲背着你去割草,把你放在树林里玩耍,你溜到崖边,不小心掉下去,被半崖上几棵小树挂住,拐叔正在旁边犁地,听到你母亲的呼救声,冲过去趴在崖上救起了你,却不小心蹬翻一块石头摔下崖去,摔瘸了的。也因为这条腿,拐叔后来连媳妇也说不上,打了一辈子光棍。

  ⑩“原来是这样,那您为啥不早点告诉我呢?”我的心一下沉重起来。“你拐叔不让说呀。”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拐叔说他救人是自愿的,娃娃这么小,不能让他以后背负着情感的债务去生活。后来见拐叔孤身一人,我想让你做他的干儿子为他养老送终,可拐叔坚决不同意。“你拐叔是个好人呀,你小时候偷梨、打人的事他也是前几年才告诉我的。”父亲话未说完,撩起衣角拭了拭眼泪。我的脑海中一下浮现出儿时的情景,内心陷入深深的忏悔和自责之中。

临离开家乡时,我来到拐叔坟前,摆上供品,点燃香烛,虔诚地给他叩了几个响头,供品就是那青中透黄的水冬瓜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