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个夏天我们长大了

邱立新

①那年,我们村终于建好了沙石路,能通汽车进城了。汽车开通的头天晚上,支书说为庆祝通路通车,客运站不要车钱,拉大家进城逛。

②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左手攥着旧面袋做的布兜,右手拽着我和大弟,领我们抄小路穿过苞米地赶到村口,村口已有二十多人在排队等车了,听说一辆车能坐三十五个人,母亲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③到了县城,宽敞的街道、高大的楼房,让很少进城的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只恨没多长几只眼睛。绕过一家贴着招聘服务员广告的饭店,母亲领我们走进了一家书店,店里的书香味立刻吸引了我们。

④父亲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受他的影响,我们从小就爱看书。书架上摆着许多课外读物,我和大弟拿起这本,摸摸那本,觉得哪一本都让人爱不释手。最后,我捧起《母亲》读了起来,大弟也挑了本《蓝猫淘气三千问》画册看得津津有味。这时,一个店员催促说:“你们买不买?不买就把书放回去,别把书页弄脏了!”虽然我尽力央求母亲多买几本书,可母亲精心挑选后,只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唐诗三百首》。当我们把书装好走到门口时,一个店员拦在我们面前,说:“请你们跟我到办公室一趟。”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他拿过母亲手里的兜,从装着几盒药、一袋饼干、两件新背心和两本书的兜里变戏法一样翻出了本《蓝猫淘气三千问》!

那一刹那,母亲的脸唰地红了,厉声质问我和大弟:“谁拿的书?”

⑥“我,我没有……”我结结巴巴辩解。

⑦母亲瞅向大弟,大弟立刻吓得哇哇大哭,说:“我,我没看完……”

⑧老板严肃地说:“你们偷书,这事要交给民警处理!”说着就去拿电话。“求您别这样,这书的钱我现在就给。”母亲走上去拉老板的胳膊,哪知他把手一扬,母亲站立不稳,趔趄两下,跌倒在地。我忙上前扶起母亲,大弟也止住了哭声。老板这才稍微缓和了下语气说:“不报警也可以,但必须交一千元罚款!”

⑨那年月,一千元对于我家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当小学教师的父亲三个多月的工资。

⑩“我知道孩子犯了错,要担责任,可一千元,我们家一时半会儿真拿不出来,您看,能不能宽限宽限?”母亲边揉着膝盖,边哀求着说。“……交五百元吧,这是我们最大宽限了。”老板沉思了一下说。“五百……能不能缓缓,他们的爸刚做完手术,还在炕上躺着,我还有个没断奶的孩子……要不过几天,我卖了老母猪……”母亲说着说着,竟流下了泪水。老板叹了口气说:“你写下家庭住址和姓名,一个月内把钱交上,不然,我们还是要报警的!”

⑪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在别人面前流泪,也是第一次看见母亲在别人面前那样低声下气地说话,我的心像被钢针扎了一样又羞愧又难受。一股力量和勇气涌上心头,我说:“妈,旁边饭店不是招人吗,我去干活,挣钱!”【甲】

⑫于是,那个夏天,大弟回家挨了打,我则第一次干起了饭店里端盘子的活。两脚累得肿胀酸痛,手腕像抽筋一样麻。晚上,我一挨到铺草垫的水泥地,就沉沉睡去。【乙】

⑬阳光很灿烂的一天,当我把五百元交到书店老板手上,从书店出来时,心里溢满自豪和激动。归家心切,到家时,天还没黑,父亲正跟大弟在炕上编土篮,母亲在房后猪圈里喂猪。我把几张十元纸票和五百元收条交给她时,她用带着猪食味儿的粗糙双手捧起我的脸,噙着泪说:“孩子呀,你黑了,也瘦了,但长大了。”然后拉我走到屋里镜子前。一个夏天没正经照过镜子的我,这才仔细端详起自己。镜子里,我黑黑的,瘦瘦的,个子已经赶超了母亲。【丙】

⑭那年,犯了错的大弟每天去河滩割柳树条,背回家,在父亲指导下学编土篮。细嫩的手一次次结痂流血,最终编成12个土篮,我们拿到镇上卖掉,当了学费。【丁】

⑮那年夏天,我们懂得了成长路上不仅要在磨砺与坎坷中修正自己,也要扛着责任不断前行。

⑯那年,我十六岁,大弟九岁。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那个夏天,我知道了世上真有“苦累”二字,擦着汗,咬着牙,忍耐着。

A、【甲】 B、【乙】 C、【丙】 D、【丁】
(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表格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情节

“我”的心情

随母亲进城,逛书店看书

兴奋

大弟偷书被发现,目前被要求交罚款

痛苦忍耐

“我”交完罚款回家,获得成长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那一刹那,母亲的脸唰地红了,厉声质问我和大弟:“谁拿的书?”

(4)、若将第(15)段调整为文章首段,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5)、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那个夏天“我”长大了的具体表现。
举一反三
阅读晓辉《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印度打“象的”

刘润生

       ①马是人类的传统交通工具。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在巴基斯坦,骆驼可以当“车”用;而在印度,大象可以当“的士”用。

       ②如果说我们乘坐出租车为“打的”,那么在印度,乘大象出行也就是打“象的”了。在斋浦尔,很多人,特别是从山下前往山上的琥珀堡游览的外国游客,基本都打“象的”。

       ③与站在路边随便就可以拦到出租车不同,打“象的”需要到“象的”车站。“象的”站与大象一般高,乘客需要爬到高高的“象的”站排队。轮到的乘客,就直接盘起右腿,从站台坐到象背上。

       ④“驾驶”大象的人被称为“象夫”。象夫叉开双腿坐在大象头颅上的方形坐垫上。一个“象的”一般可以搭乘两名乘客(不包括象夫)。乘客的座位是一个长方形的藤椅,用绳索紧绑在大象背上,其中3面有安全护栏,前面是一根可以自由活动的链条,在乘客上下“象的”时拉上或解开。座位外侧有一块牌子,上面有编号,这就是“象的”的“车牌”了。

       ⑤“象的”走得慢,但走得很稳重,这刚好符合游客们休闲观光的目的。正因如此,“象的”也从来没有超速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象的”司机喝酒,也不会因“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毕竟大象是活的。

       ⑥实际上,除了“象的”之外,要到山顶琥珀堡的游客也可以选择游览轿车,这就快得多了。只不过,也就没有机会领略“象的”上特别视角下的“象背风光”了。与街上印度的红男绿女相对应,大象身上也是披红戴绿,装饰十分艳丽。

       ⑦那么,一路上既有机动轿车,又有大象,会不会很容易造成大象的伤亡事故呢?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要知道,大象在印度可是令人敬仰的“国宝”。所以,轿车一旦在公路上遇到“象的”,只能乖乖地给大象让路。更何况,“象的”还有象夫“驾驶”,一路上更加通畅无阻。

       ⑧不过,并不是随便一头大象就能胜任“象的”的。专门训练大象的象夫才能把野生象驯化为“工作象”。大象是一种记忆力很强的动物,一头被象夫驯化的“工作象”,至少能够牢牢记住40个来自象夫的指令,这种超强的记忆力也保证了“象的”行驶的安全。

       ⑨据统计,印度大象的平均寿命一般为75岁,也有高达100岁的“老寿星”。因而被象夫训练后的“工作象”,都可以为主人赚取几十年的收入。成年的大象身高往往高达3米,重量达到四五吨,力气巨大,驮3个人对它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可是,和食肉性的狮子、老虎等不同,拥有如此庞大肉身的大象却以素食为生,只吃嫩叶、嫩竹、野果、野草、野菜等。

       ⑩印度大象温顺而耐劳的形象,给外国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难怪一位德国旅客在乘完“象的”后说“印度象比印度人给我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彩陶碗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 ”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⑫返回伦敦不久,女 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⑬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⑭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⑮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⑯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⑰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⑱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⑲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而这些“昔日的宝贝” ,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古人爱“海淘”

    ①大米、宝塔、中医……不少我们熟悉的“中国造”,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藏着外来基因,来自“海淘”。

    ②我们熟悉的小麦、牛、羊、马都源自西亚和中亚,被引进至少5000年。石榴原名叫“安石国的榴”,标明其伊朗基因。汉代,中国陆续引入首蓿、葡萄、芝麻、胡瓜等物种。菠菜和榨菜则是唐太宗时候从尼泊尔引入的。

③如果没有外国美食,我们的饭桌会单调许多;如果不曾引种外国植物,中国也养活不了数量庞大的人口。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中国。几十年后,番薯成了中国又一种主粮。同为晚明时期,中国从菲律宾引进了多种源自美洲的作物,比如玉米、花生、南瓜等,使得中国人口翻番。

    ④金庸在以宋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多次写到人物食用花生、玉米的细节,出现知识性错误。可见,许多人对这些物种何时传入中国,知之不详。

    ⑤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

    ⑥水稻原产中国,但北宋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这种穗子长、不挑地的越南水稻很快成为中国的主粮,使宋朝出现了人口高峰和商业繁荣。

    ⑦造纸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创造,但唐朝中期进贡来的日本纸有蚕茧的光泽,国人未见

    唐宋时高丽纸为贡品,时称“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另外,日本的泥金画漆,还有贝壳嵌漆器,也令漆器祖源的中国人爱不释手。

    ⑨元初,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其中,阿尼哥技艺精湛,1273年被任命为匠人总管,首都的寺观(如北京的白塔寺)多出其手。同受忽必烈重用的,还有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父子,他们建造了元大都的城墙。忽必烈还命阿拉伯人管星象和医疗,皇家医院全用阿拉伯医生。明初,朱棣从交趾网络人才16000名,建筑师阮安是最有名的一位。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殿,就是阮安主持监造的,北京的明代内城墙也是他的手笔。

    ⑩茫茫人海里,没有人是孤岛。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文明可以孤立地存在。与亚洲邻国的各种交流,是中国古代文明强大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交流将会更加多元和深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理解的幸福

叶广萃

    ①7岁那年的一天,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殁了。”我一下子懵了。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在彭城陶瓷研究所他工作的岗位上。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不识字,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有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弱息孤儿惟指父亲,今生机已绝,待哺何来!

    ②人的长大是突然之间的事。经此变故,我zhì nèn__________的肩膀开始分担家庭的忧愁。就在这一年,我带着一身重孝走进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认识了我的班主任马玉琴,一个梳着短发的美丽女人。

    ③在学校,我整天一句话也不讲,也不跟同学们玩,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或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或站在操场旁边望着天边发呆。我最怕同学们谈论有关父亲的话题,只要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我的眼圈马上就会红。我的忧郁、孤独、敏感很快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有一天课间操以后,她向我走来,马老师靠在我的旁边低声问我:“你在给谁戴孝?”我说:“父亲。”马老师什么也没说,她把我接进地的怀里。我的脸紧紧贴着我的老师,我感觉到了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热而好闻的气息。我想掉眼泪,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泪,就强忍着,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只是抽搐,发哽。老师什么也没问,轻轻用手拍着我的背,末了,她低声告诉我:“我的父亲也不在了”。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④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进了一家街道小厂去糊纸盒,每月可以挣18块钱,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将3岁的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便成了我的任务。有一天轮到我做值日,打扫完教室天已经很晚,我匆匆赶到幼儿国,小班教室里已经没人了,我以为母亲将妹妹接走了,就心安理得回家了。到家一看,门锁着,母亲加班,我这才感觉到不妙,赶紧转身朝幼儿园跑。从我们家到幼儿园足有4站的路程,直跑得我两眼发黑,进了幼儿园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进了小班的门,我才看见坐在门后的妹妹,她一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等我,阿姨把她交给了看门的老头,自己下班了,那个老头又把这事忘了。看到孤单的小妹一个人害怕地缩在墙角,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我说:“你为什么不使劲哭哇?”妹妹噙着眼泪说:“你会来接我的。”

    ⑤那天我蹲下来,让妹妹趴到我的背上。我要背着她回家,我发誓不让她走一步路,以补偿我的过失。我背着她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妹妹几次要下来我都不允许,这使她有了较我更甚的不安,她开始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我至今还记得那儿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小熊小熊点点头呀,小洋娃娃笑嘻嘻。

    ⑥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只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我背妹妹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影子映在路上,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两行清冷的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淌进嘴里,那味道又苦又涩。

    ⑦妹妹还在奶声奶气地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是第几遍的重复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是为我而唱的,送给我的歌。

    ⑧这首歌或许现在还在为孩子们所传唱,但我已听不得它,那欢快的旋律总让我有种强装欢笑的误解 , 一听见它,我的心就会锁紧,就会发颤。

    ⑨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但于我却是一种心的感动,是一曲纯洁的生命乐章,是一片珍贵的温馨。忘不了,怎能忘记呢?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