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
材料四: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时期 | 出处 | 史料 |
唐朝 | 《通典》 | 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 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
两宋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朝廷发布诏书明确规定各行各业均可参加科举考试 |
元朝 | 《元史》 | 世祖皇帝设官分职,……议科举为取士之方 |
明朝 | 《明实录》 | 科举是国家取人才第一路,不可滥 |
内容节选 | 文献出处 |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 云梦秦简《田律》 |
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 《汉书·贾谊传》 |
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 《汉书·刑法志》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