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 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 026篇,其中使用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 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雇用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打“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打“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打“未涉及”。

A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使用新式机器进行生产。________

B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的产品是作为商品投放到市场的。________

C洋务派的代表有奕䜣、李鸿章、左宗棠等。 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更不用说在它以前了,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