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阳明杯竞赛试卷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美科幻电影主要成本对比统计

(单位:万元)

中美电影主要类别对比统计

中国

类别

美国

类别

《战狼2》

战争

《阿凡达》

科幻

《流浪地球》

科幻

《复仇者联盟4》

科幻

《红海行动》

战争

《泰坦尼克号》

爱情

《唐人街探案》

侦探

《星球大战7》

科幻

《美人鱼》

科幻

《复仇者联盟3》

科幻

【材料二】

【材料三】

    《流浪地球》幕后花絮:参与人员有7000多人,光是后期制作人员就有3000多人。看得到的是2小时的电影,看不到的是4年多的筹备,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10000多件道具制作……一个修改了153版的特效镜头,出现时间只有3秒。而为了让整个故事能“足够硬”,中科院的科学家,导演硬是请来了4位。演员们要穿上百斤的道具,每日的拍摄都挑战着极限。他们想要做的,是成为一级台阶,“中国科幻电影史的第一步台阶”。

【材料四】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评论: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与欧美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但是《流浪地球》的优势在于融入了中国人将家作为情感载体的观念,因此影片中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选择带着整个地球一起在太空中流浪。这种创意不是西方的,而是中国文化给予我们的。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应该就是这个东西。

    《人民日报》评论:《流浪地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始终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冰冷的地球和喧闹的地下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未雨绸缪的现实意义;100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投射的是中国人自古崇尚的愚公移山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祌:“集体式救援”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体现的是全人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片中父子情、兄妹情、祖孙情、战友情突出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

(1)、读四则材料,下列结论无法得出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幻电影在特效制作的成本投入上,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 B、在美国电影票房排名中,科幻电影占据绝对优势,特效制作的高成本研发功不可没。 C、特效是否精良直接影响科幻电影的质量高低,也是科幻电影是否迎合观众口味的关键。 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文化内核有别于西方,强调的是家庭和集体价值的体现。
(2)、分析“材料二”中《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全球票房占比统计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假如你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面对记者采访,你会如何回应呢?(依据上述材料)。

记者:您认为《流浪地球》所弘扬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与欧美同题材的科幻电影有哪些区别呢?

郭帆:我认为

记者:《流浪地球》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征程,对未来我国科幻电影的健康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流浪地球》的导演,您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呢?

郭帆:我认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多比“不如我者”
                                                                                                        王延群
        ①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足。”清代石天基《长生秘诀》中也说,“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诚哉,斯文言!
        ②在我们身边,常常会有人怨天尤人,总感觉自己活得不自在。他们也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权,不是没有好儿女,而是执意要跟胜过自己的他人进行比较。是的,好多东西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人不知足,就是由比较而来的。精神上的不知足往往不会造成什么伤害,生活享受方面的比较就会带来危害,因为那是现实的。人们常说,人总是看见自己碗里的肉少,所以才会不停地奋斗,而追求生活中最大的享受。因为有形的东西总是有欠缺的,所以人们的物质欲望也是永远难以满足的,这就叫“人比人,气死人”。这样比来比去,不是自轻自贱,自我否定,就是满腹牢骚,心生嫉妒。最终丢失的却是千金难买的健康长寿。
        ③的确,生活中不恰当的攀比,给了人们许多烦恼和困扰,让许多人远离了快乐,远离了幸福。因此,我们常劝慰自己或他人“少与别人攀比”。但是,“人比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除非是真正的圣贤,很难不与他人相比较的。如果能与积极的心态进行比较的话,不仅没有任何的害处,还可激励人们的斗志,鼓舞奋发进取精神。最重要的在于你与人比什么、怎么去比。会比,使人笑;不会比,使人跳。既然人生在世难免一“比”, 就要学会“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的一种让自己快乐的比较法就是:多比“不如我者”。
        ④在待遇和生活方面不与比自己高的人攀比,如果一定要比的话,就和比自己差的人比。美国作家亨利·曼特说:“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简单,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如果我们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就朝我们的后面去看看,还有比我们不如的人,比一比那些缺吃少穿比自己更差的穷人,这样你就会有知足感和自豪感了,就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⑤生活中,只有知足者才能常乐。清人胡澹庵所编《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知足歌》,就是讲知足是通过向下比较而感悟的:“人生尽享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
       ⑥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活法,要有自己的快乐坐标。珍惜拥有,知足常乐,是每一个人都应学会的生活智慧。
(原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鹅

丰子恺

       ①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安全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刷脸”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

现代文阅读

江南的花

赵丽宏

很多年前,我客居在太湖畔的一个小村庄,春天降临大地时,我常常一个人躅在田野中,茫无目标地走向远方。我记得河岸和小路两边的那些野花,它们犹如散落在青草中的珍珠,闪烁着晶莹的必光。这都是一些很小的花,大的不过指甲那么一点,小的就像绿豆米粒。它们的色彩也很普通,没有大红大紫的彩色,不是几点雪白,就是几族淡黄,再不,就是儿星细微的雪青。这些野花,我几乎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也记不清它们的形状,但它们一路清新着我的视线,愉悦着我的心情,使我被一阵又一阵葵名的清香包围着。这样的景象,使我想起古人的诗句:“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写这两句诗的是清代诗人吴舄梁,我想,当年,他一定也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独自一人在江南的田野里踏青,流连忘返,惊异于路边无名野花的烂漫和清新。

在我的记忆中,给人美感最多的江南之花,是两种最普通最常见的花:油菜花和芦花。

油菜花在春天开花。是一些骨朵极小的金黄色小花,花瓣犹如婴儿的指甲般大小,如果一朵两朵地看,它们是花世界中毫不起眼的小可怜。然而没有人会记得它们一朵两朵的形状,在世人的眼里,它们是一个气势浩然的盛大家族,这些小花,不开则已,若开,便是轰轰烈烈的一大片,就像从地下冒出的金色湖泊,波澜起伏,辉映天地。在我的印象里,在自然界中,没有哪一片色彩比盛开的油菜花更辉煌,更耀眼。如果是在阴郁的时刻,面对着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就像面对着曜眼夺目的阳光,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油菜花的香气也很特别,这是一种浓烈的清香,像是刚开坛的酒,说这香气醉人,一点也不夸张。油莱花,用它们旺盛的气势和明亮的色泽向人们展示着灿烂的生命之光。

芦花在很多人心目中不算什么花。当秋风呼啸,黄叶飘零,江南的大地开始弥漫萧瑟之气时,芦花悄悄地开了。它们曾经是河岸或者湖畔的野草,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却长得葳旺盛,铺展成生机勃勃的青纱帐,没有人会把它们和娇嫩的花连在一起。然而就在花儿们无可奈何纷纷凋谢时,它们却迎着凛冽的风昂然怒放。银色的花朵仿佛是一片飘动的积雪,纯洁,高雅,洋温着朝气,没有一点媚骨和俗态。在我的故乡索明岛,芦苇是最常见的植物。沿江的滩涂上,高大的江芦蓬蓬勃勃,一望无际。深狄时,芦花盛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银色的海洋,它们和浩荡的长江波澜交相辉映,连成一个浩涉壮阔的整体。走在江边,听着深沉的江涛,被雪浪般的芦花簇拥着,神清气爽,心中的烦乱一扫而尽。前年秋天,我回故乡去。在江岸上散步时,我采了一大把芦花。听说我要把它们插在花瓶里,有人笑道:这样的东西,只配扎扫帚,怎么能插花瓶呢?我还是把家乡的芦花插到了花瓶里。我觉得它们胜过那些色彩艳丽却柔磁短命的花,它们不会凋谢,也不会枯萎,用纯洁的银色,带给我清新的乡野之气,也向我描绘着生命的活力。视着它们,我的眼前会流过汹涌的江水,会涌起雪一般月光一般的遍地芦花,追远的青春岁月,就悄悄地又回到了眼前……

(有删减)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松堂游记

朱自清

①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②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③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挂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④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⑤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⑥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⑦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原载1935年5月15日《清华周刊》第43卷第1期)

【注释】①松堂:在北京西山,乃一牧场。作者于1934年6月30日与石荪史夫妇(即作中S君夫妇)同往数日。②趑趄,zījū,意思是脚步不稳;行走困难,想前进却又不敢前进的样子。③八极:最边远的地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