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采访对话,完成题目。

公益小记者:你好,马老师,10 月 24 号,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啦,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浙大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马老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名片

中文名: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公里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公益小记者:哇,厉害了,我的国。那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有何意义?

浙大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马老师: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市和澳门,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极大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公益小记者:听说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一桥到底不行吗?

浙大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马老师:如果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限定使得该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

请你根据以上对话和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拟写一则消息,标题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1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衣有年轮
① 穿在身上的服装,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也影响到地球的安危。关心你自己的“衣年轮”。让自己的衣服变成“低碳衣”,是你拯救地球的一个机会。不管是出于万米地下,还是长自田间山头,衣服的原材料往往会影响到穿者的健康水平与地球的安全状况。
② 以皮革为例,在对动物皮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危害。
③纯粹,绝不等同于环保。近年来大受追捧的纯棉,就远没有这个词本身看来的那样清洁舒适。在棉花种植、造布、制衣、运输、使用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纯棉,距离真正的低碳衣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④在现有的低碳衣概念中,循环再生仍是关键。但在传统的再生产品中,一直存在品质劣化问题,再生品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最后只能变成垃圾焚烧或填埋。
⑤衣服有自己的生命线。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从原材料生成开始,到对其进行废弃处置为止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衣只是所有环节中环保的基础。在制造、运输、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并产生碳的排放。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把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组成“衣年轮”,来判断个人对服装的使用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就像从树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和状况一样,衣服也有自己的年轮,用来稳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
⑥每个衣服的材质、每个人的使用方式和回收与否,都会影响到衣年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碳排放的量。
⑦英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计算过一件约400克的100%绦纶裤子在其“一生”中消耗的能量。该裤子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运到英国销售。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经历了92次洗涤,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烘干机烘干后,平均花2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CO2,相当于裤子本身重量的117倍。
⑧而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按腈纶衣服的能耗标准,每吨衣服产生5吨标准煤计算,则少买一件0.5千克的衣服能够减少5.7千克CO2。可见,少买新衣、多穿旧衣、少用洗衣机这样的低碳着装行为也非常重要。
⑨以自然界的草木藤蔓、动物皮毛来遮羞取暖的时代早已结束。现代人类的服装选择更多是基于审美的需要。风尚的瞬息万变,加快了衣服更新换代的速度,造成了更多的闲置。衣橱中沉睡的衣服,意味着更多的服装消耗,和更多的碳排放,从而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其实,不光衣有年轮,时尚也有轮回。“过时”不过是不正确认识带来的产物。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九十二年图书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九十九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理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1.在东海大学时 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经过学校草坪,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了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是,美是回来做自己。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5.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进而改变自己。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平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  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鹅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一个注释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  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  淡水寒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丢失了什么

    ①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

    ②然而在当今社会,阅读正在遭遇危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③在过去,读书人一直是受羡慕和尊重的对象。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的书多为荣。一个孩子如果手上经常拿一本书更会被长辈们称赞,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哪个不是喜爱读书的人?可是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你读不读书,并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④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很多读者仅仅停留于对老渔夫桑提亚哥出海捕鱼这一故事情节的简单了解,其实往深处看,你会发现小说表现的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再看下去,你还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等等。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⑤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利用电脑、手机等刷屏式快餐阅读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可以“刷刷”地跳过去。譬如微博,那里有精短的社会热点,人们可以天天做读者,还可以发帖做评论员,可以及时快捷地接受和传播信息,但长期下去,丧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丧失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的人。

     ⑥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如果是自己的书,会在书上做许多记号,写下许多阅读笔记,还会回头去阅读已经读过的章节来体会前后的意思。会把好的地方折上,以后翻开永远记得最好的段落与句子,那些发黄的纸张则记下你的思想和成长。但是刷屏式快餐阅读,在阅读之后的这些遗存全然不见,阅读没有了记忆。

    ⑦我们不应该放弃一种充满尊严的阅读传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与其在网络的迷惘中精神缺氧,在寻找灵魂的荒原中徘徊,不如马上拿起那些已经被时间证明了的作品来,开始安静地阅读。记得,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学问,回答问题

    《千里江山图》除了在绘画史上的价值之外,从另一角度衡量,画中所表现的建筑物数量多,类型丰富,对于了解宋代建筑,特别是建筑的布局,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们现在研究宋以前的建筑时,最感材料缺乏的是住宅。那时的宫殿、祠堂、寺等建筑多少还有些实物或遗址保存下来,而住宅建筑由于坚固性和工程质量都比宫殿庙宇差,又在经常使用,很容易损毁改易。目前所看到的古代住宅最早的建于明前期,再早的住宅迄今尚未发现。要了解明以前的住宅只能求之于文献、绘画等资料,其中绘画是形象资料,尤为重要。现存宋元绘画中保存古代住宅资料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当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此图。《清明上河图》所画是汴梁城乡建筑,以商店为主,兼有一部分住宅。画中对建筑物的构造、装修细部有很详细的描绘,但因为画面取景较近,剪裁较精,所画街景建筑物又较密集,在表现建筑全景布局方面就难于兼顾,因此,《清明上河图》所提供的住宅全景和布局的资料不是很多。在这方面《千里江山图》有其优点,它是宋画中表现住宅村落及其周围的山水全景最多的一幅。

    当然,也有人对《千里江山图》的建筑价值提出质疑。这幅画表现的是江南水乡之景,是创作而不是写生,加以当时画家只有十八岁,不可能有很多的经历见闻,所以画中所表现的除本人所体验的,必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前人作品中吸收过来或是受师友启发而来。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一方面,既然不是专门描绘某一特定地点,而是泛写江南,画中在某些方面会夹杂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既然会吸收前人之作,画中就会有较早一些时候的情况,所以不能把它和写实作品同等看待,把所画内容一一信以为真,也不能用它做为判定时代的严格依据。另一方面,正因为它画的不是一个具体地点,它就不太受那些具体实物的限制,它所反映的就不是某个具体的、现实的建筑物,而是当时人们常见的建筑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意义。这一点,对那些在画中多次出现的建筑形式来说,尤其适合。因此,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因素并不难理,只要正确估计,这幅画中所提供的建筑形象,仍不失为了解宋代住宅建筑的重要资料。又由于我国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我国后世乃至近代的民宅都能在《千里江山图》中找到影子。

(节选自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卖猪肠粉的女人

蔡澜

    家父喜欢吃猪肠粉,没有馅的那种,加甜酱、油、老抽和芝麻。年事渐高,生活变得简单,佣人为方便,每天只做烤面包、牛奶和阿华田,猪肠粉少吃。

    我回家陪伴他老人家时,一早必到菜市场,光顾做得最好的那一档。哪一档最好?自然是客人最多的。

    卖猪肠粉的太太,四五十岁人吧,面孔很熟,以为从前在哪里见过,你遇到她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所有的弱智人士,长得都很相像。

    已经有六七个家庭主妇在等,她慢条斯理的,打开蒸笼盖子,一条条地拿出来之后用把大剪刀剪断,淋上酱汁。我乘空档,向她说“要三条,打包,回头来拿。”

    “哦。”她应了一声。

    动作那么慢,轮到我那份,至少要十五分钟吧。看着表,我走到其他档口看海鲜蔬菜。

    今天的蚶子又肥又大,已很少人敢吃了,怕生肝病。有种像鲥鱼的“市壳”,骨多,但脂肪更多,非常鲜甜。菜摊上看见香兰叶,这种植物,放在刚炊好的饭上,香喷喷的,米再粗糙,也觉可口。的士司机更喜欢将一扎香兰叶放在后座的架上,愈枯香味愈浓,比用化学品做的香精健康很多。

    时间差不多了吧,打回头到猪肠粉摊。

    “好了没有?”问那小贩。

    她又“哦”的一声,根本不是什么答案,知道刚才下的订单,没被理会,只有耐心地重新轮候,现在又多了四五个客人,我排在最后。

    好歹等到。

    “要多少?”她面无表情地问。

    显然的,她把我说过的话当耳边风。

    “三条,打包。”我重复。

    付钱时说声谢谢,这句话对我来说已成为习惯,失去原意。

    她向我点了点头。

    回到家里,父亲一试,说好吃,我已心满意足。刚才所受的闷气,完全消除。

    翌日买猪肠粉,已不敢通街乱走,乖乖地排在那四五个家庭主妇的后面,才不会浪费时间。

    还有一名就轮到我了。

    “一块钱猪肠粉。等一下来拿。”身后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喊着。“哦。”卖猪肠粉的女人应了一声。

    我知道那个女的说了等于没说,一定会像我上次那样重新等起,不禁微笑。

    “要多少?”

    我抬头看那卖猪肠粉的,这次她也带了笑容,好像明白我心中想些什么。

    “三条,打包。”

    做好了我又说声谢谢,拿回家去。

    同样的过程发生了几次。

    又轮到我。

    这回卖猪肠粉的女人先开口了。

    “我不是没有听到那个人的话。”她解释,“你知道啦,我们这种人记性不好,也试过搞错,人家要四条。我包了三条,让他们骂得好凶。”

    我点点头,表示同情。收了我的钱,这次由她说了声谢谢。

    再去过数次,开始交谈。“买回去给太太吃的?”她问。“给父亲吃。”

    卖猪肠粉的女人听了添多一条,我推让说多了老人家也吃不下,别浪费。

    A“不要紧,不要紧”,她还是塞了过来。

    “我们这种人都是没有用的,他们说。但是我不相信自己没有用。”有一次,她向我投诉。

    “别一直讲我们这种人好不好?”我抗议。

    “难道你要我用弱智吗?这种人就是这种人嘛。”她一点自卑也没有,“我出来卖东西,靠自己,一条条做的。一条条卖。卖得愈多,我觉得我的样子愈不像我们这种人,你说是不是?”

    我看看她,眼中除了自信,还带着调皮。

    “是。”我肯定。

    “喂,我已经来过几次,怎么还没有做好?”身后的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大声泼辣道,“那个人比我后来,你怎么先卖给他?”

    B“卖给你!卖给你!卖给你!卖给你!”

    卖猪肠粉的女人抓着一条肠粉,大力地剪,剪个几十刀。不停地剪不停地说卖给你,扮成十足的白痴,把那个女人吓得脸都发青,落荒而逃。

    我再也忍不住地大笑,她也开朗地笑。从眼泪漫湿的视线中,她长得很美。

(节选自《蔡澜品女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