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公益小记者:你好,马老师,10 月 24 号,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啦,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浙大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马老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名片
中文名: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公里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
公益小记者:哇,厉害了,我的国。那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有何意义?
浙大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马老师: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市和澳门,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极大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公益小记者:听说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由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一桥到底不行吗?
浙大建工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马老师:如果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限定使得该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
请你根据以上对话和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拟写一则消息,标题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100字左右)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 蒋勋 | 代表作品 |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 |
民族 | 汉族 | 个人荣誉 |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九十二年图书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九十九年度散文奖 | |
出生地 | 西安 | |||
居住地 | 台湾 | |||
出生年份 | 1947年 |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理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宏浑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轶事】1.在东海大学时 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经过学校草坪,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了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其实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是,美是回来做自己。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5.美的力量能呼唤心灵,进而改变自己。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平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 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鹅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一个注释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 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 淡水寒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