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    )
A、和平的使者 B、文明的传播者 C、贸易的推动者 D、航线的开创者
举一反三
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利篇)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制度篇)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航海篇)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航海活动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519-1522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约27800人 的1000-1500人 265人
船数 60- 200多艘 17艘 5艘

材料四:“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五:“......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使隋朝丝绸之路的主线西移,又形成众多支线。唐太宗时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从长安出发可到西藏再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新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南北,运河沿岸的扬州面对出海口,连接陆路丝绸之路,沟通南北往来,成为国际交往的门户。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还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余人,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材料四 乾隆九年,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它的执行,使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历史的进程,也使统治者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而不自知。

——摘编自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