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0-2021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

它发芽了

老师__________(号召  招呼)我们在科技月中每人做一个科学小实验。我想出了一个有意义的实验题目:观察玉米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

于是,我准备好做实验用的东西:一根小木棍、三粒玉米、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一杯水、一段绳子。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三粒玉米__________(分别  个别)拴在小木棍的上、中、下三个地方,接着把小木棍放进玻璃瓶里,然后往瓶里倒水,直到水升到中间那粒玉米的下方时就停止倒水,最后我把瓶子放在向阳的窗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三天后,中间的那粒玉米发芽了,从它的肚子里钻出了一个白嫩的小芽。其他两粒玉米没有变化。又过了两天,那粒玉米的芽已经约三厘米长了,白中透绿的小茎上顶着两片嫩绿的小叶。另外两粒玉米__________(果然  仍然)沉睡着。又过了三天,出芽的玉米下面又伸出两条细小的根,根向水下伸展着。再看看另外两粒玉米,上面的好像瘦了,下面泡在水里的却胖了些,可它们都没有发芽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妈妈的点拨,我明白了,在温度合适的情况下,中间一粒玉米既能吸收水分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所以发芽了。而另外两粒,一个只能吸到水,一个只能呼吸到空气,因此不能发芽。这个实验使我懂得了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和空气的道理。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再写一句话:
(3)、作者做玉米发芽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实验的过程是
(4)、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是,我能借助这一关键语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5)、为什么只有中间一粒玉米能发芽?

(6)、最后,作者通过这个实验懂得了的道理,她之所以能悟出这个道理是因为她
举一反三
阅读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深思起来,忘记自己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到物体总是沿着引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伟大成就以后,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是他从来不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有一年,比利时王后邀请他访问比利时,为了迎接他,比利时特别组织了一个欢迎委员会,到火车站迎接。等着等着,旅客都走了,他们也没有迎到爱因斯坦,只好立即向王后报告情况。

    “什么?你们没有接到贵宾?”王后急着地问。

    “我们在火车到站之前就等着,直到人都走光了也没有看见爱因斯坦。”欢迎委员会的人说。

    “你们马上分头去寻找贵宾,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宫来。”王后吩咐到。

    于是,欢迎委员会的人马上分散行动,到各处寻找,最后,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头发灰白又蓬乱的老人——爱因斯坦。他们只得和他一起步行到王宫。比利时王后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乘我派去接你的车子呢?”

    “我觉得这样步行要比乘车愉快得多。”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女孩的求助

    ①电视台派我到西部拍一部反映农村原生态生活的纪录片。

    ②到青阳村的第三天早晨,我扛着摄像机正准备从村公所出发,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忽然拦住了我:“阿叔!”小女孩胆子很小,说完就怔(zhēng)怔看着我。我放下摄像机弯腰一笑,小女孩胆子大了:“阿叔,你能不能上我家去拍?”我摇摇头。小女孩急了:“我给你鸡蛋。”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鸡蛋伸了过来。望着小女孩清澈的眼神我有些疑惑,但还是摇头。小女孩呆了呆,接着哇的一声哭了:“阿叔,求求你去我家拍吧!我妈妈快不行了。”我心中一紧:“你是要我给你妈妈拍?”小女孩使劲点点头:“我妈妈一直生病,这次快不行了。阿叔,求求你……”我拉着小女孩的手,心里酸酸的,看她身上这套大人旧衣服改小的外套,家境一定很不好,肯定是家里没钱拍照她才来求我。

    ③一到小女孩家,我顿时被屋内的寒酸惊呆了,斑驳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孔,陈旧的房梁被积年的烟火熏得摇摇欲坠。小女孩的妈妈半依在床上,额头缠着毛巾,双眼深陷,瘦骨嶙峋。我怔怔地看着她,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④“阿叔可以开始了吗?”我匆忙调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我妈妈不能说话了。”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紧了紧被子,“她躺了三年,家里已经没钱治病了,我爸爸在外地打工,有了钱就送回来带我妈妈去医院。上个月我爸爸在工地扎伤了脚,因为舍不得钱治疗,呜呜一呜一我爸爸那只脚残废了。”

    ⑤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肩头的摄像机一直在微微发抖。当我擦干眼泪再将镜头对准这对母女时,小女孩正端着一个缺了口的黑碗给妈妈喂水。“家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爸爸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外面拾垃圾捡破烂。爸爸也很辛苦。我希望一有好心人……能帮帮我们。”小女孩喂完水,扶着妈妈靠在了床边,说:“阿叔,好了,就拍这么多吧!”

    ⑥我没有停下,将镜头再一次定格在母女俩脸上:这是一张饱经沧桑的脸,岁月给她留下了深重的记忆。我要让小女孩不再遗憾,让她永远记得曾经这么近距离地和妈妈一起坐在床头。

    ⑦第二天一早我到县里把照片打印了出来,当我把照片交到小女孩手中时,女孩激动得满脸泪花:“阿叔,是不是带上这些照片我就可以去城里向别人求捐了?那样我妈妈的病就有钱治了。”

    ⑧我浑身一颤,泪水汹涌。我明白了孩子的用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