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坪山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牛

刘汉俊

①牛是人类的朋友,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都离不开牛。挥别刀耕火种,揖别牛耕马犁,农业科技日益刷新、颠覆和改写着我们对“三农”的认知,但牛依然是中国乡村的风景、中华文化的元素,是中国人的乡愁记忆。

②牛一辈子勤奋尽力、埋头苦干,它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尽管栏里的牛似乎永远保持卧姿,牛眼半眯,睡眼惺忪,但睁开来却是大如铜铃、眼里有活儿。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一步不乱地把你从青草坡驮回家,这叫有悟性;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低下高傲的头,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怠,这叫有韧性;开荒辟地,载荷负重,不管前路是冰凌如刀还是山雨滚雷,不管是负重如山还是长路险远,牛依然蹄脚稳健、步履坚定。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有静气和定力的,这叫有定性。

③村里的故事也多与牛相关。塘坝与塘塍之间的水域,是孩子和牛们的游泳池。水牛天生会游泳,笨重的牛身一入水就像潜艇出水,牛头牛角和牛背露在水面,昂首奋进勇往直前,男孩子跨在牛背上,有一种乘风破浪的威风。村里的塘是牛塘,村里的路是牛道,牛儿们从来就是大模大样坦坦荡荡地走在道路中间,不委琐不躲闪、不畏首畏尾……

④与牛同行是一幅美景。崇山峻岭皆雪山,删繁就简一片白,只有两山之间的小道上一大一小两个黑点在移动,到了跟前才发现是一头牛和它的主人,他们踏雪破冰,开垦冬尽春来的第一犁。

⑤此外,说到牛自然少不得骑牛的趣事。牛娃儿走到牛的左角跟前,牛便温顺地低下头,向左微微侧转,牛娃儿左脚蹬在牛角上,牛便昂头起送,牛娃儿一个漂亮的翻身就上了牛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是默契、是信任、是和谐,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想必是见过或者体验过这情景的。村里的水牛们经常被孩子们当作战马,昂着牛头向前冲,毫无畏惧之感,逢山过山,逢水过水,牛背上的孩子被颠得一簸一簸,但只要抓紧了牛绳、应准了节奏,便有驰骋疆场的感觉。顽皮的孩子们偶尔也挑逗牛们互相打架,斗牛的场面十分惨烈,尖尖的牛角如锋利的战刀,直斗得鲜血淋漓、牛角折断。闯下如此大祸,各家大人免不了要把自家孩子一顿笤帚猛抽甚至鞭打一番。

⑥望眼渐朦胧,记忆正依稀,故乡离我三千里,京城明月寄相思,耳畔似乎响起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⑦回望儿时路,感念故乡牛,在牛年的早春,它驮着家乡的印迹向我来……

(刘汉俊,中宣部“学习强国”公众号,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节选自鲁迅《故乡》,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牛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事例准确地概括出牛的特点,告诫我们应具备牛的优良品质。 B、假如要求朗诵第③段,语速应逐渐加快,语气适当加重,重音落在感情强烈的词语如“昂首奋进”等。 C、选文第⑤段描写了顽皮的孩子挑逗牛进行惨烈的争斗,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行为的强烈不满。 D、链接材料描写的是同一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状况,前者活泼灵动,后者形如槁木。
(2)、请赏析第②段中的加点词“高傲”。
(3)、文中描写了牛与牛娃相处的点点滴滴,让人为之动容,请任选一处,将其抄下并做批注。
(4)、最后一段写道“回望儿时路,感念故乡牛,在牛年的早春,它驮着家乡的印迹向我走来”,究竟是什么深藏在记忆深处,让人念念不忘?结合链接材料,写下你的思考。
(5)、春节期间你探亲回到家乡,亲戚们认为你文化水平高,希望你书写一副“牛”年春联贴在大门上。

你写的对联如下:

上联:

下联:

横批: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①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举起。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②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要比大象大得多。
       ③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
       ④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小时,就像打麻醉针似的。”
       ⑤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②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地方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壤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③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④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和分布情况。⑤可见白蚁虽然对人有害,但也有益。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  B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下午,这个人发现了一些痕迹,那是另外一个人留下的,他不是走,而是爬的。他认为可能是比尔,不过他只是漠不关心地想想罢了。他并没有什么好奇心。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他已经不再感到痛苦了。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他非常疲倦,然而他的生命绝不肯死。正因为生命不肯死,他才仍然要吃沼泽中的浆果和鲦鱼,喝热水,一直提防着那只病狼。

       他顺着那个挣扎前进的人所留下的痕迹向前走去,不久就走到了尽头——潮湿的苔藓上摊着几根才啃光的骨头,附近还有许多狼的脚印。他发现了一个跟他自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厚实的鹿皮口袋,但已经给尖利的牙齿咬破了。他那无力的手已经拿不动这样沉重的袋子了,可是他到底把它提起来了。比尔至死都带着它。哈哈!他可以嘲笑比尔了。他可以活下去,把它带到光辉的海洋里那条船上。他的笑声粗厉可怕,跟乌鸦的怪叫一样,而那条病狼也随着他,一阵阵地惨嚎。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他转身走开了。不错,比尔抛弃了他;但是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如果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他一面摇摇晃晃地前进,一面暗暗想着这些情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威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嗌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③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④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摊泥。

⑤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⑥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⑦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⑧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稟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登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⑨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⑩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央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 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⑪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⑫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央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飄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⑬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心里满是酸楚。

⑭我把筷子递给小弟弟,他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⑮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⑯我没有再说话,我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泪水在眼眶打转。

⑰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做饭,她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没问。我一边把盐放进罐子,一边做贼般偷偷瞄她。她身形消瘦…

⑱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莱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⑲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文学作品阅读

玉绽金莲

①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以前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代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莒东冯家是一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低调处世,技艺世代相传,不曾收外徒。

②至冯淳这一代,制作技艺更是炉火纯青,作品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我行我素,所以更是千金难求。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个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③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多年的老友村长老孙拿来一只玉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几乎到达碗底的裂纹。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叹惋,然后仔细斟酌,他思忖:修得好,这玉碗的价值必定超过从前,修不好就彻底毁了。

④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在琢磨,中间十多天只是描图样、制模具,最后十几天他才动手修复:玉碗破损处轻轻抛光,熔化黄金,倒入具,定型取出,寸寸镶嵌 , 最后完善成品。当老孙再次见到玉碗后,顿时惊呆了,碧绿而通透的玉碗宛如一湾深潭,潭底两条金鱼轻盈游弋,栩栩如生,从碗侧生出一朵金莲,婷婷绽放,高洁典雅。碗底雕刻小篆“玉绽金莲”四字。做工精细,图案逼真,老孙似乎都忘记了这碗曾是件残品。

⑤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这才知道“玉绽金莲”获得了市里民间艺术大赛手艺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自家儿子都曾劝他报名参加评选,他拒绝了。不曾想老友和儿子瞒着自己将作品送上去了,他心有波澜,说不清是喜是怒。

⑥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来找他修补。冯淳总不愿接活,拒绝的时候多,越拒绝,人家越求他,邻居们都不理解。只有儿子懂,父亲依祖训要好好守住冯家的手艺,守住制作金镶玉的澄明心境,活多,钱来得快,金镶玉就不精了。遗憾的是,做儿子的帮不上手,他似乎生来就手笨,也耐不住性子做“金镶玉”,只愿去城里闯荡。

⑦两个月后,两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在城里没法买房而耽误结婚,二是村里进行旧村改造,冯家要投入20万元购买新村居楼房……冯淳家收入有限,几乎没有盈余。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与此同时,有好几个人找老孙求购“玉绽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最后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元。后来冯淳知道了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上淘来的,他心里颇感不平。

⑧这年下半年,冯淳深居简出。最后,干脆闭门谢客,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呆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筹钱在县城繁华地段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品,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⑨“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老孙送来一个神秘礼盒,冯淳打开后顿时惊呆:“你不是早把它出手了吗?”“是有无数人想买,可我能卖吗?这是你的名声和手艺呀……我为什么到处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了!”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冯淳定定地看着老孙,突然间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拼,孙也急忙作拼回礼。

⑩两个月后,金店更名为“玉绽金莲”,匾额由市文化馆的老馆长亲笔书写,据说是老孙和儿子求来的墨宝。店中央的玻璃大柜里摆放着镇店之宝——“玉绽金莲”,玉碗碧绿通透,金莲高洁典雅。店内的制作间里,冯淳正带着从文化馆内选拔出来的两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金镶玉的制作方法。老孙在店门外静静看着这一切,眼中似有泪光在闪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