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长宁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就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轨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轨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轨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妻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累人者,受中赏;能请讯于市朝,闻寨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唐)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文德皇后问:“谁触條崖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是?”对曰:“妻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妻备后宫,安敢不贺?”于是太宗意乃释。

节选自《大唐新语》(唐。刘肃)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②自由;自己做主而不受约束。③备;充任;充当,常用作课词

(1)、(甲)文选自,编者是西汉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前后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朝服立于庭 B、寡人之耳者/妾主圣臣忠 C、而复问其/备后宫 D、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释
(3)、翻译句子

①翻译(甲)文画线句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

A.魏征每天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得不到自由。

B.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不能够自己做主处理政事。

C.魏征每天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不能够自己做主处理政事。

D.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让我常常得不到自由。

(4)、(乙)文中,太宗盛怒下自言“杀却此田舍汉”,可见君王握有生杀大权是造成(甲)文提到的“”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齐威王给予“面刺”者“上赏”,是为了表彰他们的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进谏人

进谏事由

进谏方式

纳谏人

纳谏结果

(甲)

齐威王

广开言路,齐国大治

(已)

“杀却此田舍汉”

(6)、以下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中向君王进谏都是为了保护忠臣。 B、两篇中的进谏人都抓住了君王注重自身形象的心理。 C、两篇中的进谏人都没有在言语中直接批评君王。 D、两篇中的君王最终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